即時文摘

香港群組之間貧富懸殊的新趨勢(文:黃以恆) (09:00)

貧富懸殊(或收入不平等)長期以來是香港社會嚴重問題,一向跟住屋及福利政策等掛鈎,可是近年社會對此的討論減少。如果以香港所有主要報章出現相關字眼的頻率為指標,根據筆者分析,社會對貧富懸殊的關注於2010及2011年「到頂」後一直回落(由全年約3200篇報道至2018年只有約500篇)。當然,這跟香港過去10年經歷了不少政治事件有關,令社會對貧富懸殊關注相對下降。本文希望以一個新角度分析:到了今天,貧富懸殊仍然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嗎?

社會討論缺少更精細分類

社會對貧富懸殊的討論,過分集中於政府每5年一次的全港性數據,而缺少更精細的分類,以對現象作更深入討論。以最常用的堅尼系數為例,香港由1970年代的0.43一直升至2006年的0.533後,輕微上升至0.537(2011年)及0.539(2016年)。由於升幅看似相當輕微,而且政府加強宣傳「除稅及福利轉移後」的變化,似乎並未有太多令人憂慮之處。

就此,本文着眼於「群組」的不平等,即群組內部、或群組之間的不平等。這一研究視角與香港社會的移民群組變化有關,以跟香港息息相關的內地新移民為例,明顯地他們已經不再單純由依賴福利的低技能人士組成,而是包含了相當數量經各種優才及投資移民計劃到達香港的、富有且受過教育的精英。近年香港大眾對於內地移民及投資者推高樓價的印象充分地反映上述變化。然而,基於討論只集中於全港性數字,我們無法對問題進行系統性的討論。

研究獲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公共政策研究資助計劃資助,首先從統計處蒐集1991至2016年各人口普查數據的5%樣本為研究的原始數據來源。為了評估群組內部及之間的收入不平等程度,研究將對每一次普查的數據分組。這個分組當然對研究結果至為關鍵:如何界定香港人?「新」移民會否於7年後成為香港人?當然各界對此均有看法,甚至有論者提出一套香港價值,但這些主觀的劃分在普查中並不適用。本研究根據國籍、出生地及在港居住時間嘗試了兩種劃分方式(見表1)。

就每種分類方式,研究再分別以個人及住戶(household)作計算。由於數字得出結論大致相若,本文只列出以有經濟活動的(economically-active;即排除學生及退休人士等)個人為單位的數字。

整體未有大幅改變 新移民群組之間改變頗強烈

表2中列出的堅尼系數的解讀較為簡單。首先,以上述居民方式分類,香港居民之間的貧富差距事實上在過去20多年有所增加,但尚算平穩,由1991年的0.40增加至2016的0.44。值得注意的是內地在港居民與其他中國人的變化。兩組的堅尼系數於1991年都是0.38,但後者的升幅(2016年達0.52)遠超前者(0.43)。內地在港居民為只在香港有住處的人士,故包括大量以單程證來港定居的「傳統新移民」;而其他中國人則包括所有「香港並非唯一住處」或「非香港/非內地出生」人士,例如投資移民等。數字亦反映內地在港居民的貧富差距跟香港居民相若,較「融入」社會。

其次,如以年期方式分類,香港人之間的差距幾乎一模一樣。反觀,各階段的內地來港移民的貧富差距相當明顯:長期移民由1996年的0.42微升至2016年的0.43,中期移民由1991年的0.38升至2016年的0.42,新移民則由0.31急升至0.47。有趣的是,其他中國人(包括所有「非香港/非內地出生」的人)亦由1991年的0.38急升至2001年(回歸後首次普查)的0.52,及後保持平穩。可見,長期移民(居港超過19年)的群組基本結構十分穩定,而這種穩定性於近年在新來港人士大幅下降。

兩種分類方式的結論大致相似,顯示香港社會整體的貧富懸殊雖然未有大幅改變,但新移民群組之間的改變頗為強烈。可想而知,在近年新來港居住的移民,包括了傳統以單程證配額來港、可能經濟能力較弱的一群,但同時亦有精英畢業生、外國回流華人、富有的內地投資者等,這種不平衡正能反映在上述數字之上。

社會不平等來源 很可能多來自各群組之中

最後,雖然較堅尼系數少見,泰爾指數(Theil index)有可分解特性(decomposability),可以歸納出整體的不平均,有多少來自群組之中(within-group)或之間(between-group),故相當適合研究當前課題。以居民分類為例,於1991年群組之中泰爾指數為0.43,而群組之間則為0.03,所以社會上93%(0.43/0.46)的不平等來自各群組之中。這組數字於2016年變成0.48及0.01,群組之中的不平等佔了98%(0.48/0.49)。必須提醒,這組數字會隨「其他人」的劃分改變(例如是否分西方人及其他亞洲人),但本文希望集中討論新移民群組。

根據這些數據,香港社會的不平等來源,如果只集中在經濟層面,未必如外間所述全部來自群組之間的矛盾,而很有可能包括群組之中不斷增加的分配問題。事實上,如果上述分組能大致反映社會狀况,各組別之中的收入差距最為嚴重,尤其是在新來港移民之間。當然,「香港人」之間亦有貧富懸殊存在,只是其過去惡化程度並不及新移民群組之急般令人憂慮。

最後,由於人口普查數據局限,研究未能對這些群組的背景作更詳盡分析。而且數據只包括工資,資產貧富問題可能更加嚴重(例如沒有工作的投資者被忽略)。這些群組之間的微妙變化,對理解社會矛盾及穩定,有重要意義。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社會科學系助理教授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