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人應否放棄facebook?(文:陳帆川) (09:00)

說了好幾年,香港的facebook平台終於出現了一次比較有規模的搬家潮。過去一個月很多人奔走相告,要移師至另一社交平台MeWe。這波虛擬搬家的現象,可能是移民情緒的投射,但是否一項明智的抉擇?

在「反送中」之前,最討厭facebook的人是內容創作者,因為它一毛錢不分給耕作內容的人,而且其演算法令偷片的內容農場大行其道,劣幣驅逐良幣。幾年前就有一群作家發起移師至設有收費牆的Medium,口號是文字有價,可惜沒有成功。

這波逃亡潮則由用家主導,承襲反送中的政治情緒,咬定facebook仇特朗普、親共,因而非搬家不可。部分KOL乘勝進擊,發起網絡移民,最終將MeWe推上香港App Store下載榜首。

首先要說一些很多人不愛聽的話,就是在反送中一役裏,facebook不但沒有賣港,其實還剃了中國眼眉。它在去年8月社運如火如荼之際,跟Twitter在同一天高調地宣布刪除了一批就香港示威散播假信息的專頁和群組,直指問題帳戶跟中國有關,成為國際大新聞。

網民愛執著於社交媒體就個別群組、專頁和帖文的審查,每逢有藍營陣地被取締,藍絲就罵美帝平台要將中國人噤聲;但凡有黃營帳號被下架,黃絲就罵亟欲進軍中國的大財團要向中國獻媚。而事實上,社交媒體一直想逃避審查工作,因為審查成本高昂,既要發展人工智能,又要聘請專員無日無之地為內容打分,吃力不討好。它們只是礙於國際上的猛烈批評,要求它們為UGC(用戶生成內容)負責,才不得不審。

MeWe以零廣告作招徠,強調不賣用戶資料,但並不代表它不審查。那些鼓吹仇恨、色情暴力、不實謠言的內容,即使今天不審,他日平台人流愈來愈多,還是沒有可能不審。若然不審,平台只會難逃烏煙瘴氣的命運;一旦審了,其實不過重蹈facebook覆轍。

該平台另一招徠,就是沒有演算法。不過今時今日捨新取舊、重投10年前的技術懷抱,其實跟石丹理10多年前鼓勵家長裝56K上網一樣,是跟時代脫節的鴕鳥政策,頂多買個情懷,很難持之以恒。

建制派在舊平台急起直追

facebook缺點罄竹難書,國際上人所共知,所以我們不應放棄發掘新產品。但在優良的替代品出現之前,我們仍無法捨棄舊平台,因為它仍然是一個強大的、而且建制派在營運上急起直追的輿論機器。

作者是新聞工作者、文化評論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