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新常態下的政治課:給同學們的一封信(文:葉健民) (09:00)

同學們:

很久沒見,你們還好嗎?

慶幸疫情稍緩,下周我們終於有機會在虛擬世界以外相見。網上講課是一種身心折磨,令人感覺沮喪。看不到你們的面容表情、聽不見你們的提問反應,完全無法知曉究竟大家是否聽得明白,又或者有沒有真的在另一邊專心上課,個多小時自說自話,挫敗感難以形容。而為了保證技術上沒有出錯、信息傳遞無誤,老師經常也要同時處理幾個屏幕,感覺好像在炒股票多於教書。相信在另一邊的你們,也不會好受。所以,實在很期待可以在課室內再次相見。

但過去一年多,你們經歷了驚心動魄的社會巨變,再次踏足校園,感覺與過往的開學迎新應該會很不一樣。你們會發現大學變得門禁森嚴處處設防,保安煞有介事無處不在。校園好像更加井井有條凡事有規有矩,但大學應有喧鬧活潑氣氛,可以容於有形無形圍牆之內嗎?年輕人應有的眾聲喧嘩熱情躁動,還會有表達空間嗎?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安全」已經成為了這裏的主旋律,自由彷彿被視為一種負擔。

但更加會令你們感覺難受的,應該是部分社會人士對你們的看法和標籤。對這些人來說,大學生差不多就是「搞事分子」的同義詞。在他們眼中,你們即使合法地行使公民對公權提出質疑問責的基本權利,也是心懷不軌別有用心。在這種視角下,你們都是沒有自由意志、缺乏分析能力、任人隨意唆擺的脆弱心靈。所以,不管你實際上有沒有參與過任何違法行為,青年學生也必須受到懲罰和再教育。有財大氣粗的善長仁翁提出終止各種獎學金和學生資助,個別中小企僱主也聲言不再僱用本地大學生。也有可能是出於善意的勸勉,叫大學生不應站在危牆之下,不要再理會社會事務,總之閒事莫理遠離政治,專心發展專業能力,努力加強自己市場競爭力才是應有本分。作為大學,我們當然有責任去為學生未來的事業發展打好基礎,同學們也要努力學習裝備自己去面對將來,但假如我們沒有培育出大學生對社會的關懷和對公平正義價值的基本認知,這不能不說是高等教育的失敗。

但對於主修政治和公共行政的你們,能否繼續保持學習的熱情,恐怕還有更大的心理掙扎。生於濁世,禮崩樂壞,確實時刻有讀書無用的挫敗感。課堂上我們討論理性知識在決策過程中的重要,但現實中當權者確實無視科學,稍遇質疑反對,便會肆無忌憚以「所謂專家」去矮化對方、侮辱斯文,對專業知識嗤之以鼻毫不尊重。又或者我們曾用心分析何謂公共政策合理性、如何判定選項優劣高低,但原來在涉及龐大公帑和重大公共利益的全民檢測,高官們連基本開支數據也懶得提供,以為不斷叩謝中央支持便可以令人信服,更反過來指摘任何合理提問都只是居心叵測、挑撥中央與香港關係的政治陰謀。你們也會問,當你們相信一切法律和程序都已經變成了純粹是當權者的政治工具,我們還以理想角度去看眼前的一切,真的合理嗎?你們當中甚至有人會認為法治已死,所有我們認識的文明秩序已不再存在,舊有政治倫理早已灰飛煙滅,書生論政全無作用,革命邏輯直接行動才是出路。

以身犯禁以卵擊石  應以道理啟迪民智

現實確實是殘酷的,強權總是張牙舞爪意氣風發。但即使公義未能即時得以彰顯,也不表示我們應該摒棄是非之心,不分對錯。惡法當前刑罰在近,大家沒有必要刻意挑戰奸邪,更不應該以身試法。但不管專制機器如何強大,也無法可以拿走你心中的良知判斷對錯分析能力。只有掌握知識,你才可免於謊言困惑,明白到當權者的虛偽與理虧,更可以為公眾直斥其非。當你們對政策流程有清晰理解,明白立法會擁有眾多監察政府的實權職責,自然會對「三權分立從不存在」的說法有所懷疑。當你們明白新聞自由對維護人權和公眾利益的重要性,便不難發現任由警方去篩選記者支配採訪權做法的荒謬。不管強權一時如何兇猛,始終逃不過歷史的裁決。政權也許可以操縱官方史觀,但在21世紀的今天,公民社會總有空間去保持民間論述。立論嚴謹、尊重事實的歷史陳述,總會流傳下去。如何寫好這個民間史話,始終取決於知識基礎。

確實有很多法庭判決令人難以理解,公義也不見得在每一次裁決中都得以彰顯。定罪判刑者是法官,但進行審判的卻還有社會大眾。誰人罪有應得、怎樣才是罪罰對稱,法官固然有法定權力去作出最終裁決,但不見得每個決定都能令人信服。傷人者被捧為「情操高尚」、受害人反被斥為咎由自取,說法荒謬絕倫,令公眾嘩然。大眾是否視之為公道,還取決於民心背向,視乎社會價值。我們要為弱勢取回公道,要為被壓迫者發聲,便必須有合情合理有根有據的完整陳述。打好這場論述之戰,同樣需要堅實的學術底蘊和理論根基。

所以,在正道不彰歪理當道的情况下,我們更應重視知識,努力學習。面對強權,時刻以身犯禁,無疑以卵擊石。反之,以道理去爭取民心啟迪民智,才是應有之道。大學理應是理性辯論思想交鋒的樂土,同學要珍惜這個自由空間,放開懷抱開放心靈去探究思考,為實踐理想去裝備自己。所以,假如你們自認依然關愛這個地方,還是對眼前一切不公義表示不屈不服的,便絕對沒有輕視知識的理由。

老師的責任:剷除不必要思想禁區

當然,你們的想法我不會完全了解,你們的選擇我也不一定完全認同。在你們很多人眼中,我極其量只是個溫和派,而我也從來不會說「凡是年輕人做的都必須支持」這類說話。一代人做一代事,活到這個年頭還要勉強自己去爭取新世代認同,是一件很可悲的事。但我們對很多社會問題見解是否相近,其實無關宏旨。今天老師的責任,是在我的課堂內為大家剷除不必要的思想禁區,努力減少種種自我設限,和盡力去維持大學應有的自由自在的學術氛圍。未來一年,我承諾大家仍然可以在我的課堂上討論香港民主發展、社運抗爭、中港矛盾、三權分立和本土主義等關鍵議題。

期待你們的回來!

葉健民

政治學者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