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以教育及就業培育愛國力量(文:朱兆麟) (09:00)

去年開始的反修例運動,被捕學生人數佔整體被捕者約四成,不少社會人士對部分年輕人激進、沒有守法意識及國家觀念感擔憂。透過教育及就業層面,可紓緩年輕人與社會的深層次矛盾,並培育他們成為愛國力量。

為國情教育發展資歷認證

教育方面,香港政策研究所教育政策中心研究發現,不少受訪教師認為內地交流計劃原意與教師期望出現分歧,主要為行政工作、帶團領隊或導遊質素。故應把國情教育專門、普及化,政府應與內地合作,為國情教育發展一套系統階梯及資歷認證,培育更多本地年輕導師成為國情教育的專業團隊。

這包括設立國情教育基礎證書課程,供大專生或在職青年餘暇時修讀,達一定級數可獲認可擔任國情教育相關工作,包括內地交流團領隊;並考慮設立相關高級文憑課程供現職教師修讀,有助他們於小學德育及公民教育、中學通識科等,教授國情內容、推動相關校內活動及交流團,更得心應手。擁有足夠的國情教育專才,有利教育局增加交流團的校本元素,讓學校自行處理交流團內容、流程,與內地姊妹學校多協作,包括大灣區城市深度遊,使學生更踴躍投入。

多宣傳內地職位 提高薪酬津貼

就業方面,大灣區目前致力推動加強科技進步、產業升級,需要大量高端勞動力和專業人才,但不少本地年輕人無意到內地發展,既因人生路不熟難找工作,亦往往受限於普通話能力、對內地社會經濟了解不足。

除了創科行業,還有不少創科支援行業,例如金融、會計、法律、物流等行業有所受惠,當局應多作宣傳,例如與青年機構、內地專業行業聯會、商會合作,舉辦更多內地求職展覽、師徒計劃等。目前內地院校如清華大學,更有提供短期國情、內地法律、營商環境等課程;港府可把更多這類課程納入持續進修基金資助名單。

大灣區薪酬低亦是年輕人卻步主因,根據MWYO今年發表的大灣區青年就業研究,只有極少數職位,大灣區主要城市平均年薪能達香港同職位60%或以上。當局應研究資助聘請青年的企業,鼓勵於大灣區創造職位,亦可提高青年在職實習薪酬津貼,並提供低息貸款助年輕人內地置業。

透過教育、就業,加強年輕人對國情認識,可培育更多具國際視野、對內地和香港有歸屬感、認識國情、理性面對國家優劣的青年於各界扎根,長遠亦可擴闊年輕人於內地的發展機會,減低事業局限、住屋問題等深層次矛盾導致其出現反社會情緒的機會,使更多年輕人成為愛國生力軍一員,於社會不同崗位作貢獻。

作者是香港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創辦人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