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首戰即終戰?馬英九言論的內外分析(文:關仲然) (09:00)

馬英九日前拋出一句「首戰即終戰」,意指兩岸一旦開戰,台灣還未上好彈藥就會戰敗;即使美國真的插手,也來不及。馬英九近來露面頻頻,而且瞄準狙擊蔡英文,指蔡英文誤導台灣人,以為台灣可以一戰。馬英九言論一出,立即成為政壇焦點,而且中共官媒也大幅引用,指解放軍有實力、信心和決心,一舉「武統」台灣。

磨刀霍霍 再上政治舞台

馬英九說出「首戰即終戰」,惹來海峽兩岸強烈反應,當中可以從台灣內外兩個角度分析。對台灣內部而言,馬英九復出的消息流傳已久,甚至早前有傳,今年總統選舉,馬英九想代表國民黨參選。以往曾多次分析,現在的國民黨已經弱到不能再弱,一年3次選舉3次慘敗,屬年輕世代的現任主席江啟臣改革無望,恐怕未必能再下一城、在明年以後續任主席。既然已經給予年輕人機會,結果還是了無改善,那麼馬英九復出親征,自然大條道理(至少他自己感覺良好)。今次拋下「首戰」金句,可見馬英九已磨刀霍霍(實際上據報也真的動刀割掉眼皮),以最佳狀態再上政治舞台。

由「忘戰必危」變成「首戰即終戰」

相比對內的形勢,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判斷更值得重視。馬英九言論一出,而且中共大肆的引用這句「首戰即終戰」,在當前兩岸關係之下,在台灣內引起很大爭議,甚至有人說馬英九是軟弱賣台。即使是在泛藍媒體如《中國時報》、《聯合報》等,也見到不少批評馬英九的言論。馬英九在卸任前(2015年5月6日)曾到國防部聯合作戰演訓中心及衡山指揮所,在作視察的同時,還對軍隊留下了幾句《司馬法》的說話:「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由2015年的「忘戰必危」,變成2020年的「首戰即終戰」,是馬英九轉變了、眼袋割掉了,還是環境轉變了?

在中美對峙的局勢之下,兩大陣營早已列陣歸隊。這時候,無論是兩岸關係,抑或是香港的局勢,都成為了另類的「戰場」。跟香港不一樣,台灣自身的政府能夠參與其中,選邊而站,蔡英文的民進黨政府自然選了歐美陣營。而在剛過去的「金門823炮戰」62周年紀念活動,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也有出席,多少是對蔡英文政府的支持。

2015年馬英九還在任的時候,兩岸關係雖未至於歌舞昇平,但至少沒有開戰的可能,同年11月馬英九還跟習近平在新加坡世紀會面,是兩岸關係歷史上的高點。在沒有開戰的可能(或至少開戰的對象不是中共)下,說「天下雖安,忘戰必危」是純粹修辭,跟小屁孩在水族館裏隔着幾米厚的玻璃向缸內鯊魚叫囂無異。

當前形勢下,馬英九說出「首戰即終戰」,作為台灣前總統,這句說話實在難聽。但如果眼見民進黨政府將台灣完全跟美國綁在一起,兩岸局勢愈見緊張、擦槍走火的機會愈來愈大的時候,馬英九一時急了,雖是難聽、失言,但或未至立心不良、喪權賣台。

「九二共識」早已變成「一國兩制」

不過,馬英九再急再反戰,他和國民黨的唯一做法是重振雄風,但不是純粹對着蔡英文和民進黨硬起來,而是拿出為台灣人所接受的兩岸論述,不單純拿着自我感覺良好的「九二共識」作招徠,畢竟台灣還是有民主選舉,要取得權力首先要有人民支持和授權。自2019年初發表「習五點」後,「九二共識」早已變成「一國兩制」,而不再是以往和稀泥的各自表述。

無論我們是否喜歡,又或會否繼續堅持表達訴求,香港的「二次回歸」隨《國安法》立法之後,已完成七七八八。當香港完成二次回歸之後,台灣自然成為下一目標,以完成全國雷厲風行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思想下,無論是當中「八個明確」下的第1項:「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抑或是「十四個堅持」裏面的第12項:「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都是針對香港、台灣等地方而寫,裏面沒有「九二共識」,也沒有「一中各表」。

想處理兩岸關係 必先過台灣人民一關

跟應對香港的策略不一樣,香港有特區政府可以直接配合;要處理台灣問題,如要達至同樣的效果,中共首先要得到可以配合的台灣政府。或許馬英九很希望可以擔任這個角色,但在和平、正常的情况之下,台灣政府是由民主選舉所產生。如馬英九真的想避免「首戰即終戰」、想親力親為處理兩岸關係,那就必先過台灣人民的一關,否則都是廢話。

作者是香港教育大學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講師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