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領展3.0將現 社會無人問津(文:區諾軒) (09:00)

自反對《逃犯條例》修訂以來政治浪潮迭起,香港陷入強權欺凌市民年代,社會已經倒退至求存逃生的煉獄,輔以疫情反覆,談民生難免突兀。可金融權貴並沒停止發大財,證監會6月已就房地產信託基金進一步放寬守則公開諮詢,截止日期是8月10日。這次諮詢,財演讚譽,但以往批評領展的前特首,所有抱怨業主加租苦、自命為基層的團體卻鴉雀無聲,筆者緊記4年前民主派關注房託守則放寬,導致街市商場拆售,領展總裁王國龍反諷是政客選舉期「借題發揮」,筆者不用參選,不妨一再討教當中問題。

收租佬逐漸轉型為地產商集合體

經濟學者Joseph Stiglitz早已警告,資本市場自由化帶給社會的只有不穩定,而非實質增長。投資者核心目的是窮盡市場信息,賺取回報,用投資工具累積短期資本,當判斷不能獲利時,最快抽身撤資。正因為不穩定,相比實質經濟增長,計算盈利更重要,只翻新有價值的物業,沒有升值潛力的統統賣盤,資金隨時按國際商機流往外地發展。幾十年來,各種證券、基金湧現,使環球資本流出流入速度更快,尋租投機的行為也更快,房地產信託基金便是從此等背景而來。美國自1960年把房託發揚光大,接着澳洲、日本、台灣到香港俱有長足發展,今年中證監、發改委也推行試點了。Stiglitz的潛台詞是,資本自由化是要管的,批評金融邏輯過分扭曲市民生活,也是城市研究所關切的課題。

回顧香港房託發展15年,是一段剝削基層,用公屋商場成就領展霸權的歷史,它佔市值約1200多億,全港房託總值才不過2890億,放寬守則都要有充足資本投資,主要受惠不就是領展。房地產資本自由化,有些商場新穎了,賠上了基層社區舖位、車位租金上漲,牽涉幾多升斗市民代價,竟然無人需要問責。2014年首次放寬基金守則,容許基金總值10%沾手物業發展,非收租業務可佔不多於25%,誘使拆售、收購、興建物業,爭議四起,新一輪放寬進一步鬆綁基金用途,包括投資未完成物業、持有物業少數權益,還容許借款總額由45%提高至50%。或許金融界覺得房託還未做到美國作為地產管理專家的角色,又或者新加坡放寬了,香港也要跟隨吧,希望公眾不要忘記,香港經濟過分倚重地產,到頭來扼殺營商空間,住房脫離市民的負擔能力,冠絕全球,6年前放寬守則間接傷害過基層,沒理由又放寬卻不談社會影響。

汲取教訓  事前應有宏觀經濟分析

近兩任行政長官,梁振英說領展要有社會責任,林鄭政權則以大山形容,全是交白卷,守則可以改,受害者卻不見措施保護,落差實在太大。汲取過放寬守則的教訓,竊以為事前應該有點宏觀經濟分析,評估對租務市場甚至社會整體的影響,有指新措施鼓勵房託入主更多寫字樓、商住混合項目、改裝為酒店或服務式公寓,這多大程度減少中低價商住租盤供應?基金放寬後,又會否積極參與重建收樓併購,加速推倒舊區生活?主張放寬守則的證監會不會設想後果,本屆政府又不會調研產業發展失衡,結果就是瞎子摸象,事後才發現租務市場失衡,車位、單位、舖位拆售炒高,無論幾多議員政黨反對已經沒有效用。

疫情正盛,近日見零售界苦喊業主減租,林鄭政權也呼籲業主共渡時艱,我覺得很難受。你說五大訴求不可答應,讓年輕人流亡下獄,社會活在惶恐,那民生事務沒有違逆上意吧,有過什麼承擔?金融界一面放寬守則發大財,政府一面蒼白無力央求減租,偽善。筆者明白,連公民權利都保不了,談政策不合時宜,不過,所有自命為基層的參選人/候選人,沒理由忽視「領展3.0」,至少應該於諮詢期內提出異議。

延伸閱讀:

. Stiglitz, Joseph E. (2000). Capital Market Liberaliza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Instability. World Development, 28(6), 1075-1086.

作者是前立法會議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