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不再是外資的天堂(文:王慧麟) (09:00)

一念天堂,一念地獄。在「港區國安法」通過之前,比較少觸及的是外資的真正反應。但是,在港區國安法通過之後,裏面的條文及管制,相當辛辣,足以令外資重新考慮對香港的部署。

好多人以為,外資到香港,只是錢、錢、錢,有銅臭的地方,就有外資的身影。但外資都有不同的等級。有些外資只是搞初級產品及短期消費品的買賣,對於香港的政治經濟形勢的關心程度,未必這麼大。但是,有些跨國的大型外資,例如涉及金融、科技以至初創等行業的,其對香港以至兩岸及亞洲的政治經濟形勢,自然相當關心,而且更加密切注視地緣政治的最新發展。

南海風吹草動  足以影響龐大海上貿易

例如在香港媒體比較少報道的,是現在南海的局勢,不斷升溫。例如最近有報道指,由於傳統上,解放軍一般在7月,在西沙有軍事演習(今年的西沙軍事演習定於7月1日至5日),而8月就在南海地區進行軍事演習,為此,台灣派出了海軍陸戰隊進駐東沙,而另一邊廂,美軍則在近期於菲律賓海亦有軍事演習,換言之,整個南海的軍事對峙形勢,相當嚴峻。

表面上,南海衝突好像只是大國之間的軍事角力,與外資沒有直接關係。此說不確。地緣政治的態勢,是外資極為關心的情况。南海是外國商品進入亞洲,以及亞洲各國出口西方國家的主要航道,任何風吹草動足以影響龐大的海上貿易情况。一般大型跨國外資,內部都設有研究部門,專門針對不同地區的地緣政治發展形勢,蒐集不同的資訊對比分析,並且按此制定不同程度的風險評估,以應對地緣政治的發展形勢,協助總部調整投資策略及比重。

外資「收風」會否被認為刺探國家機密?

這些研究及分析的部門及人士,好多時候不能閉門造車,有需要在香港以至不同地區,與政府官員也好,研究人員的「行家」也好,記者編輯也好,以至專家學者進行交流、「收風」,以至提出建議。在港區國安法下,這些情况會否被認為,是為外國或者境外機構及組織,竊取及刺探涉及國家安全的國家機密及情報呢(見第29條)?而且,被「收風」的學者、專家等人,會否因此受到牽連呢?即使這些外資的研究及分析部門的人士身在海外,但當他們過境香港轉機往其他國家時,會否在過境時受到港區國安法的影響呢?

政治、人員、經濟風險  令外資調整投資策略

說到這裏,這是否等於外資要撤出香港?當然不是。只是大型外資考慮在香港的投資之時,政治風險固然會增加(包括現在中美角力,美帝正在制裁香港),另一方面,則是人員風險,即是派駐來港的人員,有沒有在香港做生意而增加個人安全的風險,其三就是經濟風險,即是日後針對香港金融方面的制裁會否增加等等,凡此種種,就會令外資調整在港的投資策略,例如科研發展及研究中心往往會涉及好多敏感的軍事研究及資訊,外資為了分散風險,會否願意在港大力發展及投資呢?例如有些金融產品的研究發展,可能會牽涉到敏感的個人資料及政治經濟的分析,金融機構又會否願意在港發展呢?

北京藉港區國安法重整香港的政治及經濟秩序,相信這些外資的憂慮及反應,定必計算在內,而且據上海及深圳發展的經驗可見,這些大型外資基於種種經濟利益,也不見得中國更為嚴苛的管制及法律令他們卻步。反而外資會千方百計地進入中國市場,迎合中國的市場規矩,以期達到更多的利益。然而,一個政治及經濟相對自由、資訊相對流通的香港,是外資對香港投以信心一票的保證。當一個嚴苛的港區國安法來到時,外資仍然能夠當「冇事發生」,繼續搵錢,抑或是悄悄地把總部搬離香港,把資金撤出香港(只留下短期的流動資金),又或者盡量不安排高層人員進駐香港呢?未來一年半載,就見真章。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