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香港新聞自由指數急跌 又見新低(文:蘇鑰機) (09:00)

今年中學文憑試通識科考卷,要求考生就近年香港新聞自由調查結果提出觀察,並討論新聞自由和社會責任之間的兩難關係。通識考卷令大家聚焦新聞自由的變化及香港的政經情况,還有記者近期在採訪示威衝突時面對的困難。

公眾、新聞從業員評分皆大跌

香港記者協會剛公布最新的香港新聞自由指數調查結果,分數是有紀錄以來新低。調查分公眾人士和新聞從業員兩部分。公眾人士所給的分數是41.9,新聞從業員的更低見36.2。公眾調查的分數近年一直向下,如附圖顯示,2015年低位之後徘徊,到2018和2019年就再度下跌。新聞從業員調查中,之前的低位也在2015年,接下來3年稍有回升,但到了2019年跌幅很大。

對比上一年的分數,2019年記協公眾調查跌了3.1分,之前一年的跌幅是2.1分,連續兩年大跌。新聞從業員去年的跌幅是4.7分,比之前任何一年都跌得更厲害。2014年底發生佔中事件,多項社會矛盾陸續在2015年出現,當中也涉及新聞界的一些問題。2019年下半年則有反修例事件,同屬影響深遠的政治危機,連帶新聞界也受影響。

新聞自由指數由10個指標組成,令這個指數能更細緻全面地反映不同方面的情况。究竟去年的跌幅在哪些方面?無論是公眾人士或是新聞從業員的評分,都顯示去年新聞界面臨3個主要問題,依次是採訪時受到人身威脅、獲得報道所需資訊出現困難、沒有足夠法例保障採訪。這3方面涉及工作時面對的具體困難,而非感覺上的問題。

「無國界記者」組織每年都發表全球新聞自由指數,2020年公布的數據顯示,香港於180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名80,比上一年下跌7位,是歷史新低。該調查在2002年首次公布結果,當時香港在全球中排名高達18位。「無國界記者」和香港記協的新聞自由指數調查,所用的方法和評分標準不同,但反映的趨勢卻一致。

逾九成從業員指5件事損害新聞自由

在記協的新聞從業員調查中,問卷列出5件2019年發生的事件,詢問被訪者是否覺得這些事件有損害香港的新聞自由。它們包括(1)8.31太子站事件警員趕走所有記者、(2)印尼女記者被警員槍傷致右眼失明、(3)多名記者採訪期間被捕、(4)法院頒令禁止警員「被起底」、(5)個別立法會議員倡議官方記者發牌制度。九成七至九成九的回應者表示,這5件事損害了新聞自由。

高達93%的新聞從業員認為,執法人員以暴力故意阻撓記者採訪的情况很普遍。他們又被問及,是否同意香港政府是打壓新聞自由的來源。同意的比率由2018年的52%,猛升至2019年的77%。新聞從業員覺得在3個方面變差了,首先是問責官員在回應傳媒查詢時的態度,其次是香港政府操控傳媒報道新聞及資訊的程度,第三是自己的上司或管理層因擔心得罪特區政府,而修改或刪除文章內容,或否決採訪建議。

65%被訪從業員曾遭暴力對待

今次記協的調查新增一份問卷,專門了解新聞從業員在採訪社會事件時遭暴力對待的情况。結果顯示,在222位被訪新聞從業員中,65%曾遭到警方或不同立場人士的暴力對待,平均數是4次。

這些受到警方暴力對待的被訪者表示,具體的行為包括強光照眼(86%)、言語辱罵(85%)、推撞(84%)。還有刻意遮擋鏡頭或搶奪攝影器材(57%)、噴射胡椒噴劑(53%)、近距離投擲催淚彈(53%)、水炮車射擊(33%)等。

當記者受到警方暴力對待後,造成身體傷害包括因接觸或吸入化學物質引致的副作用(76%),和身體有瘀傷、皮膚破損(37%)。記者的反應是感到憤怒(85%),也有在事後不斷於腦海回閃事件(39%)、感到害怕(30%)、情緒低落(29%)、睡眠困難(20%)等。他們覺得僱主基本沒有提供支援,只有少數人獲得支付醫療費用、以機構名義代為投訴、提供情緒或心理服務、額外給予假期休息。

新聞自由是基本權利,也是重要社會指標。新聞自由指數揭示了業界的工作環境,又反映社會民情。香港新聞界無可避免要面對一些政治經濟壓力和自我審查,去年更增加了從業員採訪受到威脅、獲取資訊遇到困難、法例保障不足等問題,而且暴力的強度和頻率屬前所未見。

政治爭拗愈演愈烈,經濟受疫情打擊面臨困境,市民生活壓力和心情都很沉重。香港要走出困境,在很多方面都要努力,當中也要關注新聞自由這個環節。

作者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