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撐企業保經濟 助香港走出困局(文:鍾國斌) (09:00)

新型冠狀病毒全球蔓延,對世界各地造成沉重打擊,環球經濟未來可能陷入衰退,中小企首當其衝,尤其是內地尚未全面復工,令製造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鑑於不少海外買家亦因應各地政府的抗疫政策而停業或減少採購,製造商和出口商的生意備受影響,海外客戶已開始要求延遲走貨、扣貨價,甚至取消訂單,部分中小企正面臨資金鏈斷裂的危機,特區政府必須加強措施協助中小企解決短期營運資金不足的問題,刻不容緩。

應額外撥200億支援中小企

面對嚴峻的經濟危機,特區政府早前推出30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主要支援飲食、運輸、零售及旅遊,惟未能全面支援香港其他行業,包括金融服務、貿易、專業及工商業等不少受影響嚴重的行業,因此特區政府理應一視同仁向所有企業發放經濟補貼。筆者認為,特區政府應該額外提供200億元基金,支援其他受疫情影響的中小企,特別是為製造業和出口商提供「及時雨」資助。

就以紡織及製衣業界為例,有織造廠在港投資了70台無縫針織機器,疫症前每年生意額達3000萬港元,訂單穩定,最近就因為疫症,原材料供應延誤,外國訂單處於遞減狀態,廠方未受惠於抗疫基金,雖然堅持營運,盡量安排工人上班,但是工人開工不足,唯有安排半數人手進行機器維修工作,苦不堪言。

同時,由於大量海外訂單取消或扣減貨價,不少廠商和出口商需向出口信用保險局提出為貨品作理賠,出口信用保險局應該理解業界困境,盡快為廠商和出口商彈性處理個案及提供更多紓緩措施。

再者,特區政府推行的援助措施,推行細節尚有需要改善的地方,例如當局推行一連串優化及延長「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的措施,政策原意雖好,但在實際運作上做得不夠「貼地」,有銀行反映,憑藉過往的經驗,當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處理銀行或貸款機構呆壞帳索償時,往往過於苛刻,耗時甚久,而且經常以「未能提供充足文件」為由刁難,所以令大部分銀行或貸款機構現時均不願意批出貸款,變相阻礙有關計劃真正發揮幫助中小企的作用。

須給予過渡式資金流轉實質援助

事實上,很多中小企求助個案都是反映未能受惠於優化了的「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不少銀行擔心難以獲得擔保索償,所以都不願接受申請,或者收緊貸款申請的審核要求,例如要求企業提供過去連續3年有盈餘的財務報表,有部分銀行更要求申請者遞交物業證明作抵押。

現時的中小企業必須盡力穩守住公司的基本營運,維持員工的就業,一旦疫情緩和下來,世界各地進行量化及印銀紙,經濟必定迅速回彈,經貿活動再度復蘇,到時製造訂單會回流令出入口迴轉正常,企業的資金的周轉預期得以回復順暢,惟大前提是政府須在此前,給予過渡式的資金流轉的實質援助。若政府現在不作即時資金支援,結業潮是預計之內,緊接着就是失業潮,幾個月後就算經濟回彈亦無法令香港這批企業起死回生。

這次新冠疫情相信會持續一段時日,目前本港市道較2003年沙士時更為嚴峻,多個行業的中小企正承受生意額「斷崖式」下跌,大跌八至九成,資金鏈出現斷裂,失業率短期內會繼續飈升,再惡化勢必重創香港經濟。財政司長提出要「撐企業、保就業、振經濟、紓民困」,反應正面,但力度未夠,紓緩措施必須更加「到位」,協助行業的層面要更加廣泛,才可以真正幫到中小企業解決當前困局,確保香港走出經濟陰霾。

作者是自由黨黨魁、立法會議員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