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昆士蘭大學學者為首的科研團隊周四(6日)表示成功透過體外受孕(IVF)方式培育出首個袋鼠胚胎,這成果被視為助拯救其他瀕危有袋動物(marsupial)的關鍵一步。
研究人員利用東部灰大袋鼠樣本,成功以人類IVF常用的「細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技術,將一個精子細胞注入卵子,至今已製造出逾20個胚胎。不過學者稱要做到活胎出生(live birth)仍需更多研究工作和技術上的進步。
領導是次研究的昆士蘭大學學者甘比尼(Andres Gambini)指出,澳洲擁有全球最多樣性的有袋動物群,同時哺乳動物的滅絕率亦是全球最高,相關研究的最終目標是協助保育瀕危有袋動物,例如袋獾、澳洲毛鼻袋熊和利德比特負鼠。上述研究成果刊於《生殖、生育與發育》期刊。(法新社/BBC/衛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