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焦念志近日在出席兩會期間受訪,講述了污水處理與科學技術的關係。
焦念志說,污水處理和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處理污水有兩個問題,第一,要產生大量二氧化碳排放,第二,需要政府投入。「喝的水、生活用水、洗澡的水,甚至是綠化的水都要經過處理。」他指出,但依靠科技將「源」變「匯」,形成全球碳交易機制,可以創建新質生產力,並向全世界推廣。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描述溫室氣體的「源」,就是指溫室氣體向大氣排放的過程或活動;而溫室氣體的「匯」是指溫室氣體從大氣中清除的過程、活動或機制。
焦念志表示,把源變匯,是顛覆性技術。本來污水處理廠體系是四大排放源之一。採取有效的技術措施之後,可以把源變成匯,主動的採取措施吸收大氣二氧化碳。
污水處理行業需要國家和政府投入,如果採取有效的措施,比如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劃,它所產生的效益包括碳匯,可以產生經濟效益。
特別是去年第29屆聯合國氣候大會,形成一個標誌性的共識,建立在聯合國監督下的全球碳交易機制。焦念志介紹,碳交易市場是達到萬億美元的市場,但一定要依靠科技,才能保證它的公平公正,保證它的可行可靠、可期。所以標準是一個方面,如何能夠往外推廣,大家都能夠接受,更大面積的去實施更重要。
把污水處理廠這樣的排放大戶變成吸收二氧化碳的大戶,把投入大戶變成盈利大戶是顛覆性措施。焦念志強調,依靠科技採取這些措施,可以創建實實在在的新質生產力,也可以向全世界推廣,可以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提供一個有力的抓手。(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