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腦脊接口讓癱瘓者重新行走  首批4名患者已在滬成功手術 (19:04)

上海復旦大學團隊取得腦脊接口技術攻關突破,近期通過微創手術,讓截癱兩年的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來自廣東的患者林先生34歲,兩年前不慎從近4米高的樓梯上跌落,導致胸椎椎體骨折併椎體脫位、腦出血,依靠輪椅生活。今年1月,林先生成為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與復旦大學類腦智能科學與技術研究院團隊聯合開展的臨牀研究的首例受試者。

團隊通過在患者腦部特定區域微創植入電極,採集大腦發出的運動信號,這些信號如同大腦發出的「行動指令」,承載患者對下肢動作的意圖。隨後,藉助算法對信號進行深度解碼,將其轉化為特定頻率和強度的電刺激。這些電刺激通過植入脊髓相應區域的電極晶片,作用於受損脊髓下方的神經組織,激活下肢指令性活動。這項腦脊接口技術,繞過受損的神經傳導通路,搭建起「神經旁路」。

1月8日,研究團隊用時2小時,通過一次性微創手術方式完成了在腦內和脊髓硬膜外的關鍵調控部位置入電極。術後第1天,林先生的右腿就出現了緩慢的屈曲;第49天,他可以在懸吊下獨立使用助步器行走。林先生說,終於再次體會到走路的感覺。

到3月3日晚,已有4名癱瘓者成功實施了手術。研發團隊未來將對本技術進行創新與優化,確保腦脊接口技術能夠長期、穩定地為患者提供可靠的治療支持,幫助更多癱瘓患者重新站起。

(澎湃新聞)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