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嫦娥六號月背樣品有新發現 (23:47)

國家航天局2月28日發布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樣品最新研究成果。

研究顯示,月球背面和正面樣品中玄武岩的成分相似,本次研究樣品中玄武岩的主體形成年齡為28.23億年,通過對比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樣品特性,讓月球岩漿洋假說第一次有了「背面」的證據。

研究還發現,月球背面和正面樣品玄武岩中鉛同位素的演化趨勢不同,表明月球的不同區域在岩漿洋結晶後演化過程存在差異。

相關論文2月28日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上發表。

論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副研究員車曉超介紹,月球岩漿洋假說最早提出於1970年,是月球起源與演化的一個重要假說。

該假說提出,月球形成之初,曾呈現為全月範圍的岩漿海洋。隨着岩漿洋冷卻結晶,較輕的礦物上浮形成月殼,較重的礦物下沉形成月幔,殘餘熔體形成月殼和月幔間的克里普物質層。

以往對月球正面樣品的研究支持這一假說,而後期基於月球隕石、遙感觀測等的研究發現,月球背面和正面的演化不完全一致,月球岩漿洋假說受到質疑。

嫦娥六號從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帶回的首份月背樣品,終於打破僵局。(新華社)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