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兩岸

評論跨國收養政策調整  環球時報:孤兒愈來愈少  國內收養意願愈來愈強 (22:19)

中國政府近期宣布調整跨國收養政策,今後除「外國人來華收養三代以內旁系同輩血親的子女和繼子女」外,不再向國外送養兒童。《環球時報》9月7日社評指出,中國政府這一調整,既是對相關國際公約精神的尊重,也是中國社會保障事業發展進步的必然。

9月5日的中國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稱根據美國國務院的說法,中國民政部已通知美方自8月28日起,中國各地民政部門將不再開展任何領養相關工作,就此請中方回應。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證實,稱這符合相關國際公約的精神,並提到「我們對有關國家政府收養家庭希望收養中國兒童的願望和愛心表示感謝」。

美國駐中國大使館7月發布,21世紀以來被美國家庭領養的中國兒童共有8萬2658人。政策調整後引起內地輿論熱議,有人指出,等於只有華裔有機會回國領養。

中國《環球時報》今天認為,困境兒童是最需要關愛和保護的社會群體之一。跨國收養政策的調整體現了中國政府對兒童權益保護的重視。《兒童權利公約》和《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精神都強調確保兒童的最佳福祉,中國發展兒童事業的出發點與之完全一致,任何關於兒童權利保障的政策調整,都是將兒童的最大利益擺在首位並經過縝密調查研究後做出的,也將有助於在新形勢下更好地保護孤兒的合法權益。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經濟基礎薄弱,年人均GDP只有幾百美元,普通家庭生活條件與西方國家差距較大,社會福利制度不足以支持所有孤兒獲得關愛和有益成長的環境,跨國收養成為一些孤兒改變生活狀況的現實選擇。幾十年來,跨國收養總體上讓不少失去父母的兒童在異國他鄉感受到家庭的溫暖。但同時,一些跨國收養案例中也出現了虐待、剝削、暴力等不幸的情況,令人揪心。

時至今日,跨國收養在中國已經完成了它的使命。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社會福利體系的不斷完善,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讓中國的孤兒數量大幅減少,孤兒院等兒童福利機構數量也大幅減少了。隨着人民群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國內民眾收養孤兒的意願愈來愈強,不再向國外送養兒童的做法是順理成章的。(綜合報道)

相關字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