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消息,大熊貓「福茹」昨(16日)凌晨因病死亡,不足2周歲。「福茹」患上的消化道感染,是圈養大熊貓常見疾病,或與人工飼養環境食物單一、過於依賴竹子有關。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通報,「福茹」8月12日被發現出現長時間趴臥和精神不振的情況,熊貓基地醫護團隊立即進行全面檢查,發現「福茹」消化道感染伴凝血功能障礙,血小板驟降為正常值的二十分之一。隨後熊貓基地聯合多家醫院跨學科專家持續開展會診治療。雖然全力搶救,「福茹」仍因血小板過低、凝血功能障礙導致出血過多而引發多器官衰竭死亡。
雌性大熊貓「福茹」在2022年8月29日出生於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月亮產房,母親是大熊貓「福祿」,姐姐是「福雙」、「福菀」。
去年2月,上海野生動物園大熊貓「七七」出現活動少、休息多、食欲欠佳等異常表現,經醫院診斷為腸梗阻,很快手術移除梗阻竹節。當時上海官媒《解放日報》披露,在人工圈養環境下,消化系統疾病已成為大熊貓的「頭號殺手」,2016年以來,僅在上海野生動物園就至少有4宗大熊貓的死與腸道疾病有關。
東北林業大學、成都動物園、福州熊貓研究中心曾共同做過一項研究,分析因病死亡的大熊貓,消化器官和消化機能尚不健全的亞成體死亡最多,佔死亡總數的64%以上。
上海自然博物館展教中心館員葛致遠當時表示,作為大熊貓主食的竹子是引發大熊貓消化系統疾病的因素之一。大熊貓的消化器官和消化酶至今仍保留肉食性動物的特點,食物通過消化道時間短,且消化纖維素的酶和微生物少,導致它們對於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吸收率比較低。
為解決這個問題,一隻成年大熊貓一天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進食,每天可以消耗14公斤至20公斤竹子。大量進食竹子造成腸胃巨大負擔,竹子中大量的粗纖維素難以消化,它們和部分大熊貓狼吞虎咽時吃下的竹節一起,對腸道造成損害,導致胃腸炎、胃腸出血、腸扭轉、腸套疊等疾病。
業內人士提出,要讓圈養大熊貓回歸自然,在食源豐富的前提下,大熊貓或許能擺脫對竹子的依賴,自行搭配更健康的菜譜。
至於野生大熊貓的主要死因,最多是營養不良導致衰竭,其次是消化系統疾病,排名第三的是蛔蟲病。值得一提的是,1991年,科學家檢查了12具野生大熊貓屍體,發現蛔蟲感染率為100%。而蛔蟲病也是導致營養不良重要原因。
此外,心包炎、肝炎、肺炎、肝癌等疾病也是導致野生大熊貓死亡的原因。(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