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南海仲裁後的亞洲何去何從(文:歐陽五) (11:06)

7月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的靴子將要落地。在此之前,圍繞這個時點,各較力方都在做最後努力,特別是中美。

其他文章:【英國脫歐】從英國脫歐看香港問題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文:袁彌昌)

12日之前,中國發起了國際範圍的輿論抵制,詳細明白地將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從一開始就是違法、開庭過程暗箱操作、仲裁結果無效的法理和事實擺在台前,義務做了一次國際普法工作,同時進行了大量外交甚至智庫的溝通活動。目的是希望12日能夠成為一個鬧劇收場的終點。

然而,美國的努力方向卻相反,希望把12日推成一個高潮和局勢升級的起點。美國主動透露自家軍艦在暴風驟雨掩護下悄悄抵近南海的中國島礁。目的很明確,為12日菲律賓南海仲裁案公布最終結果撐腰,武力威脅中國,進一步激化南海局勢。

亞洲認知的轉捩點

最近的國際輿論都在圍繞12日這一節點做出各種預判,有甚者將之稱為「亞洲的轉捩點」。且不論其具體所指,筆者倒是同意這應該是亞洲認知的一個轉捩點。南海爭端被挑起幾年時間來,不少國家對南海、對自身、對亞洲的認知都有了很大轉變。這種轉變主要有4點:

其他文章:【南海爭議仲裁】南海仲裁案會怎麼判?(文:黎蝸藤)

第一,如何看美國。美國並不是一個超脫的「亞洲平衡者」,這一事實打破了最初一些「亞洲智者」的幻想。美國在南海耀武揚威的軍事行動、橫行霸道的作為、無事生非的能力都令這些亞洲國家逐漸清醒。一家獨霸20多年的美國從來不是善男信女,想利用美國搞平衡只可能是引狼入室。搞亂南海符合美國在亞太的戰略利益,但同時美國也無法控制未來的亂局,她遺留的爛攤子已經遍佈各大洲。

第二,如何看中國。中國在南海的表現顯示她是一個懂得克制的強者。從南海上游弋的三大艦隊就可以看出中國是真正具有實力的,不惹事但是絕不怕事。中國的強大已是事實,同時她也是西方國家爭相借勢的經濟火車頭。中國的性子是吃軟不吃硬,對中國巧取豪奪已是不可能,謀求發展才是中國最大的「軟肋」。只要是與中國談合作,總有收穫。

第三,如何看自己。南海爭端這幾年,亞洲國家明顯感受到夾在兩個大國中間的日子不好過,利用大國博弈撈取好處的衝動已經被殘酷現實打消。包括菲律賓,新當選的總統杜特爾特希望與中國回歸正常友好關係,但是受到了西方國家和內部勢力的極大壓力,感覺被押上戰車,很難回頭。

為南海降溫 維護「亞洲世紀」

第四,如何看亞洲。亞洲的崛起勢頭在金融危機、西方打壓、南海紛爭中不斷挫銳,各國競爭搶奪崛起先機的環境不再寬鬆。但同時在全球經濟下行、區域經濟瓦解的大環境下,亞洲仍然具有向上的、一體化的明顯趨勢。如何抓住亞洲世紀的百年機遇,最需要的是亞洲國家團結一致守住和平、發展的大局。

基於這些認知的轉變,在接下來南海上可能出現的武力較量、輿論較量面前,亞洲國家應該知道如何選擇——不為海上漩渦裹挾,積極為南海降溫,用和平、正義的力量維護住來之不易的「亞洲世紀」。

(原文載於2016年7月12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英國脫歐】Brexit——純粹市場大震盪 還是普世價值崩盤?(文:萬里)

其他文章:【英國脫歐】英國脫歐 顯日本經濟財政脆弱(文:憲知)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南海仲裁案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