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醫委會改革】醫生頭上一把刀(文:梁家騮) (09:48)

《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定於今天立法會會議上表決,醫學界不分立場、輩份、公私界別,皆憂慮修訂一旦通過,專業自主將大受威脅。

條例草案表面是為了市民利益而改革醫委會,聲稱有助增加醫委會透明度,加快處理投訴,和便利海外醫生來港。其實醫學界不反對這些目的,但不能接受的,是政府藉機加強操控醫委會,損害專業自主。

其他文章:【英國脫歐】從英國脫歐談中歐分合文化基因(文:鄭宏泰、陸觀豪)

專業被干預操控的陰影

專業自主的真意並非指醫生自把自為、犧牲市民利益,相反,是指醫生不受政府等勢力干預,以市民福祉為依歸,作出治療。但政府推動修例的策略,卻是將醫生置於市民利益的對立面。兩者誰是誰非?

中國的醫療界便是缺乏專業自主的例子。中國政府在醫療制度的角色如此之重,致使國家原應有很多很好的醫生,也難力挽狂瀾,人民看病貴、看病難,連政府亦不得不承認。

專業被干預操控的陰影,近年愈覺濃烈。顯而易見的例子,便是傳媒,相信不煩贅述;還有司法系統,已開始有人提出內地法官來港,所謂「三權合作」,法官也是「治港者」的日子,可能離各位市民不遠。在這樣的大氣候,醫學界也不能倖免,而且,沒有一個專業、行業能獨善其身。

條例草案有兩大重要改動,其一是第4條,修改醫委會委員的組成;其二是第11條,修改紀律研訊的法定人數組成(見表)。

先講第4條。政府透過委任委員,本來已經在醫委會佔有一半發言權;今次修例,更是使委任委員數目超過一半。醫委會是負責維持本港醫療水平的法定機構,政府取得一半以上的票數,便能通過任何其屬意的政策。例如,政府不想投放更多資源於公共醫療,便可以藉醫委會降低非本地醫生來港的門檻,醫管局便可大量輸入廉價外勞,使其任職於公立醫院。

至於第11條,其通過後的效果,便是架空由選舉產生的醫生委員,因為:

(一)原先研訊會議的5人中至少有3名醫委會委員,修例後,可以只有主席1名醫生委員,其餘全為法定機構提名及政府委任的審裁顧問;

(二)雖然法例更改的是法定人數,但政府的釋法謂「法例並無賦予醫委會委員享有出席每個研訊的權利」,誰能出席,變成由醫委會秘書處編排,而秘書處是屬衛生署的人員;

(三)審裁顧問人數由14人增至34人,使由選舉產生的醫生委員,在研訊委員中,由原來的三分之一,下降到約五分之一。

政府草案剝奪公平

陪審員制度是司法公義的基石,研訊會議成員的角色,便類似陪審員,不應只由某一特定背景人士出任,或由政府等機構委任。在無法隨機抽選成員的情况下,透過保持由選舉產生的醫生委員與政府委任委員人數上的均衡,還勉強可以維持研訊會議的最低限度公平性,但政府的草案卻連僅有的公平都要剝奪。

研訊機制的改動,甚至比增加委任委員的影響更為惡劣。一個可以由政府操控的「醫療法庭」,等於架在所有醫生頸上的一把刀,以後醫生只能唯命是從。

作者是立法會議員(醫學界)

(原文載於2016629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英國脫歐】世紀.Brexit:或許到最後沒有完美句號(文:劉嘉鴻)

其他文章:【優質的士】優質的士司機(文:黃明樂)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醫委會改革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