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世紀.消防員的故事:痛失同袍的悲痛(文:廖子良) (10:50)

「消防員先生, 我是住在附近的。這盒退熱貼給你們使用,可助降溫。」說這話的是一年輕女子。放下退熱貼要離開前她還說:「我家就只有這一盒,未能給你們帶更多來,對不起!」以上的一幕是我在本月廿一日晚上十時許於牛頭角工業大廈迷你倉四級大火現場一個消防茶水站處目睹的。這位熱心市民的舉措使我身旁的舊同袍阿明流下男兒淚。

其他文章:無話應說(文:健吾)

阿明激動的原因有二:第一,這位女士的關懷反映市民大眾對消防員的敬意。第二,在數小時前,每天在辦公室坐在阿明前面的張耀升於火場內失聯超過四十分鐘,被救出時已失知覺,送院搶救後不治。阿明從此失去了一位年輕、有幹勁、對工作充滿熱誠的好兄弟。眼看流着淚的阿明,我一時語塞,找不到安慰的說話,只有默然的伴坐在他身旁。

現場所見,回家所憶

面對眾多爭分奪秒,出生入死的場景,消防員就是靠兄弟之情,手足之誼的支持維繫,一一度過。消防員當值二十四小時,休班四十八小時的制度亦為消防員帶來更長的相處時間,手足之情,倍加增進。有時見同袍比見家人的時間還多,感情深厚。這刻我之所以坐在阿明身旁,給予少許支持,其實也是基於這份手足情誼。不然,我這個退休消防人員又怎會在這時候出現在這裏?我難以想像阿明往後每當在辦公室裏看見前面的空櫈,會是多麼的傷感。

離開現場返抵家中,情緒仍未能平復,於是在一堆舊資料中找尋我三十年消防生涯的一些回憶片段。一張舊剪報把我帶回到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即拆禮物日)。那天晚上,我奉召前往一住宅大廈十樓,拯救一名情緒激動,站在單位外的簷篷上大叫要跳樓的男子。最後由我及另一名消防隊目,走到簷篷外,把該男子救回屋內,再送院檢查。事件經報道後,我跟該名隊目及另一位總隊目共三人獲頒消防處「總長嘉許」。回想只覺世事就是如此難料。我當時作為現場的主管,實無必要,更不應該走到簷篷外。我那刻的選擇其實是「補鑊行動」,只因先前有隊員犯了少許錯誤,令拯救行動膠着,不進不退,不上不落。苦無對策下,唯有兵行險着。 事後不被查究,竟反獲獎,只感到有心栽花或無心插柳的事,每天都在發生。但這人生的無常,命運的安排,我如何能在這刻叫耀升的家人兄弟明白?

當年一場工廈火警

草此文時,牛頭角四級大火仍未撲滅。但後續連串的內部調查,死因研訊,榮譽喪禮等漫長又磨人的挑戰彷彿就在眼前。過去,這三種工作我皆參與過。於二○○七年五月廿二日荃灣品質工業大廈的三級火中,消防員黃家熙連同數名同袍在火場內突遇閃燃。因家熙當時走在最前,首當其衝,身體多處燒傷,送院後不治。我當時作為荃灣消防局局長,當晚午夜時收到通知,要立刻到家熙家中接他的家人到醫院認屍。第一次見面便要講出殘酷的事實,那種不能言喻的難受,至今難忘。接着的日子,每天就是協助調查,進行喪禮的排練等。六月十四日為喪禮之日。之前一星期因扁桃腺嚴重感染,醫生要我入院治療。若遵從醫生的意見,喪禮綵排便須推倒重來。再者,要找人代替我在喪禮中的角色,也實在難以啟齒。最後,醫生也體諒情况,採取另一種有點冒險的療法,使我能繼續排練。妻子勸阻時我答謂,我只想給予失去了生命的兄弟一個莊嚴、流暢、無瑕的榮譽喪禮。相比家熙的付出,我生病的少許痛苦算不上什麼。喪禮當天,全場在浩園低頭默哀時,趁無人看見,我才能讓強忍的淚水肆意的流。痛失一名「手下」的悲痛,至今難忘。家熙,雖隔多年,你永遠是荃灣局的好兄弟,消防處的好屬員,香港的好男兒。

二○○八年八月十日。嘉禾大廈五級大火引致四死五十多人受傷 。我被指派參與火警的調查工作,過程涉及大量搜證、錄取口供、分析圖則、文書等工作。由於時間緊迫,唯有日夜開工。約三四星期後交出的報告書,有三大本共一呎厚。那段時間,除了這調查工作,日間仍要處理原本份內的職責。 回想那幾個星期顛倒日夜的生活,仍有餘悸。幸好有一班同事在整個過程中互勉互勵,一起解決困難。

由於工作崗位的關係,嘉禾大廈五級大火和二○一○年三月發生的麗昌工業大廈四級大火的死因研訊, 我皆有到庭聽審,過程非常難受。除卻要面對裁判官對消防處在該等事件中行動表現的狠批外,還要不斷聽到證人重述事發過程時的細節,感覺就像被迫重溫兩場火警中多人傷亡的慘劇。每次消防處收到研訊的報告,皆有竭力履行裁判官的建議。事實上,政府對消防處不薄。每當需要額外資源時,無論是增加人手,購置最新的滅火器材,工具及車輛,或送員往外國受訓等,都會得到有關當局的支持。

其他文章:本土派為何必須面對「建設民主中國」(文:力哲)

為何不斷增加資源?

一般人可能覺得, 為何不斷增加資源,引進器材及改善措施,仍有大火發生,消防人員仍偶有傷亡?我記得初入職時,教官曾說,世上並沒有兩場火警是一樣的。其實此話正正道出火警的複雜性及不確定性。這豈是單靠增加人手及改善裝備所能解決?宏觀一點看,這不就是社會的問題?在本港仍有大量超過數十年樓齡的各式樓宇(這次牛頭角迷你倉大火的工業大廈正是一例)。這些樓宇一般都欠缺完善的消防設備。 雖有法例強制要求這些樓宇作出改善,但香港人究竟願意付出多少?早前不是有議員帶領市民到消防處總部請願,要求暫緩執行該法例嗎?

要防止火災發生,得靠每名市民的參與,尤須關注防火的重要性。樓宇更新及安全設備一直是本港市民所關注的頭等大事,就讓我們一起去尋求方法,保障市民的安全。但我相信,在問題得到全面解決前,若不幸發生火警,消防員定必秉承天職,當仁不讓地站在最前線,保護市民的性命財產。皆因每名在職的消防人員均背負着廖熾雄、黃家熙、蕭永芳、陳兆龍、楊俊傑、張耀升等勇者的精神感召。

自一九八四年加入消防處到二○一四年退休,一眨眼便三十年。一直趕着自己熱愛的工作,後來更幸運地獲派駐消防訓練學校擔任副校長,及其後在退休前擔任校長一職。 能於退休前重回廿多年前第一天踏足消防的地方工作,讓我可緬懷過去之餘,又可見證一班又一班的結業學員,完成基本訓練,滿有信心地準備面對他們第一次的拯救行動,只覺教官們的苦心沒有白費。每當有學員結業,我總會勸勉他們既要有勇有謀,亦要知所行止。希望他們至今依然緊記。

最後,讓我借用日本漫畫《消防員的故事》中的一句與所有現職消防員及一眾舊同袍分享:「假如事態發展至超越自己能力範圍時,能活着回來就已經行了。」

(標題為世紀版編輯所擬)

後記:剛完成這篇文章時,收到有另一名消防隊目不幸殉職的消息。願上天保佑他的家人渡過難關。

作者簡介:退休高級消防區長、退休前任職消防訓練學校校長

(原文載於2016626日《明報》世紀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迷你倉大火】迷你倉是土地問題 (文:曾偉強)

其他文章:【迷你倉大火】火海無情,亡羊補牢(文:阿冼)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迷你倉奪命火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