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透視十年:未來十年的作業﹕香港的位置(文:李浩然) (10:00)

星期日生活編按:電影《十年》以想像香港十年,一石擊起千重浪。電影以「為時未晚」四字作結,提醒決志,寓意希望。想像十年,如果不想香港繼續失去,現在可以做什麼去挽救?討論要如何開展?本系列希望廣納社會各界賢能,從政治經濟社會多方切入,執數據與調研觀察抽絲剝繭,到底為時已晚抑或未晚,未晚的話又該做什麼。

其他文章:感覺的冒起與思想的變質(文:張彧暋)

十年後一個平凡的星期一早上,有位住在三水別墅花園的上班族,跟家人度過了快樂的周末之後,再次投入到新一周的工作。他乘坐在內地稱為輕軌(類似香港在地面行走的觀塘線港鐵)的軌道交通工具前往廣州。

這樣的事情在今天聽起來有點不可思議,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從廣州前往三水,需要大約八個小時。現在開通了高鐵,需時大約六十分鐘,但是班次並不頻繁。就在今年三月底,上述的集體運輸正式開通,途經三水、獅山、佛山等地,一直前往廣州市區。

三水是佛山市的一個區,這條鐵路是廣州向西發展,建立廣州和佛山同城化的其中一項交通工程。鐵路線一直延伸到更遙遠的肇慶,實現廣州和肇慶一體化,兩地往還的交通時間大約在兩小時之內。這種生活圈子通過交通和運輸工具發展而迅速擴大,可能會逐漸成為十年之後廣東市民的生活常態。

台港設廠 東莞發展經濟色情行業

就在廣州、佛山和肇慶建立東西走廊的同時,深圳和東莞正在發生另一場融合。眾所周知,東莞曾經是台資和港資設廠的集中地,一度帶動當地的密集勞動型經濟、低端產業,甚至是色情行業。可是隨着大量工廠倒閉,東莞經濟面臨一蹶不振,出現大量空置廠房。當地政府為此大舉吸引深圳的高端電子企業進駐,一下子解決了空置廠房和產業升級兩大難題。更因此拉動深圳和東莞經濟融合,形成所謂的「深東經濟帶」。

這些是我們近鄰正在發生的變化。曾經在日本東京或英國倫敦生活和旅遊過的人,大概會覺得似曾相識。隨着大城市發展日漸擠迫,住屋成本愈來愈高,更多市民往周邊地區遷移;廣東省開始步入這個階段了。

步出廣東,我們又可以看到另一番風味。筆者曾經在貴州省生活過幾年,這是中國其中一個最貧困的省份。大約在八年前第一次踏足該省省會貴陽的機場時,真有點回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擴建前紅磡火車站的感覺。微弱的黃色燈光、大塊地磚鋪成的大堂,帶給人們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可是現在人們卻可以利用五小時的時間,從廣州乘坐高鐵直接到達這座既舊且新的城市。沿途還能經過廣西桂林、雲南大理、麗江、貴州荔波等世外桃源。

如果使用政策形容詞來描述這些現象,它被稱為「9+2」(九個南方省份和兩個特別行政區)。同步的發展,還有以上海為首的長江經濟帶,以及以北京為首的京津冀環渤海經濟圈。

所謂「9+2」泛珠三角區域合作框架,誕生於2004年6月在香港、澳門和廣州舉行的首屆泛珠三角區域合作與發展論壇。屈指一算已有十多年的時間,其間各地方努力尋找自己的比較優勢和定位﹕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之地,努力通過「9+2」建立自己的樞紐地位。廣西成為了中國對東盟的門戶,每年舉辦的東盟博覽會更已成為區域盛事。雲南是世界知名的旅遊重鎮、四川和湖南兩省分別是西部開發和中部崛起的核心,四川省會成都市更吸引了世界500強企業超過一半到當地開設區域總部、福建正在集中力量發展海西經濟圈,與台灣協同發展。

相互聯通,交通先行,這正是中國推動高鐵從國內到國際建設的原因。在這方面,已經公布並部分開始實施的跨國高鐵項目主要有歐亞鐵路、中亞鐵路和泛亞鐵路。

歐亞鐵路是從倫敦出發,途經巴黎、柏林、華沙、基輔,通過莫斯科之後分成兩條路線,一條進入哈薩克斯坦,另一條路線指向俄羅斯遠東地區,之後進入中國境內的滿洲裏。中亞鐵路是從烏魯木齊出發,途經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最終到達德國。泛亞鐵路則從雲南昆明開往緬甸、主線經過老撾、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到達新加坡,另一條支線則前往泰國。

立足新世界 學俄語阿拉伯語

這些基礎設施的逐步形成,將大大改變世界格局的生態。一大片在今天國際體系下被忽略的歐亞大陸國家,將會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發展起來。香港在現有以西方為基礎的國際格局做得好,得益於我們對英美文化的認識和良好的英語能力。可是要想在新世界立足,我們需要認識更多的世界事物,掌握例如在這個區域流通的俄語和阿拉伯語等更多的國際語言能力。

另一邊廂,由新加坡倡議,聯同新西蘭、智利和汶萊發起,最終經美國主導擴大的「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定」(TPP)完成了談判,逐步構建起一個圍繞太平洋國家的環狀經濟聯盟。而東盟國家也逐步加強聯絡,並於去年完成跟中國的自由貿易區談判。無論是東盟跟美國還是中國的自貿協定談判,新加坡都在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隨着各國關係的深化,過去需要通過香港作為中間聯絡點的格局,從根本上發生了變化。

在物流航運路線上,馬六甲路線也可能會隨着巴基斯坦瓜達爾港和緬甸皎漂港的落成而發生變化,前者進港口後接通「中巴經濟走廊」進入新疆喀什、後者進港口後通過陸路接入雲南昆明。此外,越南近年的經濟發展迅速,在2014年,越南的經濟增速為世界第二。十多年前,中、越兩國開始合作共建「兩廊一圈」,即「昆明—老街—河內—海防—廣寧」、「南寧—諒山—河內—海防—廣寧」經濟走廊和環北部灣經濟圈,今天已經是拉動越南經濟發展的火車頭。

香港在過去幾十年,因為歷史機遇,率先成為了區內最先進的城市,我們因此建立起廣闊的腹地。無數的本地投資者趁着內地改革開放,湧進珠三角投資,聘用了以上千萬計的僱員,擴大了自身的發展規模。香港的影視音樂作品風魔東南亞,也使粵語成為了這些地方的流行語言。

其他文章:你可能沒有中立的自由(文:鄭立)

香港「獨市」角色不復存在

當時的遊戲規則比現在簡單得多,香港憑藉首先發展帶來的絕對優勢,以及內地相對封閉而形成的壟斷地位,獲得了很多機會。可是隨着內地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加入WTO之後進一步開放,以及區內各座城市逐漸發展,香港的「獨市」角色已經不復存在了。今天我們不能再沉醉在過去的絕對優勢當中,更應該思考香港在整個格局當中的相對優勢和獨特角色。

在這個思考過程和尋找香港的定位時,我們正需要回應上文述及的三個層面﹕香港和近鄰(深圳而後廣東)的關係、香港在中國的角色,以及香港在區域和世界的定位。這是未來十年,歷史交給這一代香港人的作業!

香港的絕對優勢逐漸消失,但是隨着區內經濟的升級發展,新遊戲規則正在形成,香港一些優厚的條件將會重新發揮作用,Art Basel、金融專業都是例子。低端產業的腹地更多需要土地和人力資源,但是高端行業的要素卻完全不同,更依賴視野、智力水準、制度優勢,以及跟其他地方互相聯通的程度。

如果以香港為中心劃出一個兩小時的飛行圈,不難發現﹕香港位處整個南亞太區的中心位置,周邊圈繞着台灣、福建、華中、四川、雲貴廣西的西南地區、東南亞十國,並遠至澳、紐。面對這樣的地利優勢,香港完全有理由提出將「兩岸四地」拓展成「四岸十六地」的大經濟區域概念,並力求在當中扮演中心角色。例如發揮香港在區域投資通道作用。香港本身已經擁有十分發達的服務能力,未來更應該定位為﹕亞太地區的國際金融中心,南亞太區的中心城市。

同時,我們更應該意識到發展縣域經濟將是中國經濟未來騰飛的又一契機。全國二千八百多個縣的發展情况,將決定中國未來三十年的發展。香港下一步一定要把握時機,通過縣域經濟具體輻射出香港的優勢。過去三十年改革開放讓內地東部地區和一些大城市迅速發展起來。廣大的西部地區比沿海幅員更為廣闊、並擁有更多的人口。縣域發展仍然面對巨大的困難,包括規劃、先進管理經驗、創新能力和資金等。例如雲南的精品農業,特別是已經成為規模世界第一的鮮花市場。貴州發展農業的條件不錯,但需要管理、技術和資金。做推動縣域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借此建立香港在中國未來三十年發展中更積極的地位。

香港人自命國際化 整天看自己腳趾尖

我們每個人,跟香港作為整體一樣,都需要回應這些問題。香港人靈活多變,卻嫌被動和短視功利。沒有思考沉澱,面對更加複雜的世界格局時,便容易顯得手足無措。

我們自認為很國際化,但卻對周邊所發生的事情不聞不問。所謂的國際化,只是金融市場化和美國化,不少人甚至對英國和歐洲發生的事情知道得愈來愈少。這個自命很國際化的社會,其實只習慣整天看着自己的腳趾尖。每天看到的報道,都是十年如同一日,讓人煩厭的爭拗,卻看不到世界已經走得很遠。香港是個小地方,無論是整體還是個人發展,都不能夠只以香港論香港。

港生安於現狀 內地生搶佔管理層

我的一些內地法學院學生,畢業之後在內地律師事務所工作數年,取得中國律師資格,並同時能夠儲蓄一筆存款。有些香港學生的習慣,可能傾向安於現狀,繼續這條事業跑道。可是這些同學往往會毅然放棄原本不錯的工作,使用存款到美國就讀法律碩士課程,再花兩年時間考取美國紐約州的律師資格,成為擁有中、美兩國律師執業資格的高端人才。這些同學現在有不少在香港生活,任職於全球最頂尖的幾家國際律師事務所,逐漸成為年輕骨幹管理層。他們的選擇和經歷,正好說明了幾個問題。他們為什麼選擇在香港工作?他們如何通過培養能力,讓自己立足於世界舞台?他們如何通過工作聯通香港、中國和世界?

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答案,謙卑地看闊一些、看遠一點,便不難尋找到十年後的自己。未來的世界發展趨勢已經很清晰,我們如何在新局面當中,通過發展找到自己的位置?希望香港人能夠積極投入,放手想像自己的未來!

文:李浩然

編輯:曾祥泰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原文載於2016619日《明報》星期日生活。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透視十年:未來香港經濟路在何方?(文:王春新)

其他文章:【林榮基現身說法】向林榮基致敬(文:曾偉強)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