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六四燭光晚會出席人數統計及反思(文:鄒之喬) (08:36)

近年香港社會示威遊行活動備受關注,出席人數往往成為爭議的一部分。今年支聯會六四燭光晚會在一片風雨議論聲中舉行,舉辦單位報稱出席人數為12.5萬,警方數字為2.18萬,本文沿用人口統計科學方法中常用的「Jacobs方法」(註1),基本假設以出席人數等於佔據面積乘人口密度,提供另一評估以作參考。

其他文章:當毛澤東遇上六四事件(文:黃東)

晚會高峰期約3.3萬人出席

根據《明報》6月4日在維園拍到的高空圖片,燭光晚會高峰期出席人士佔用了6個足球場,以及鄰近草地的大約一半範圍(圖1)。筆者用地理信息系統計算出以上面積大約為24,438平方米,減去支聯會平台(約為1256平方米,一個足球場的40%)和約4米闊行人通道(約為963平方米)的面積,出席人士佔據面積約為22,219平方米(圖2)。

筆者當晚坐在足球場裏,攜有背包雨具,並獲派發一支蠟燭。席地而坐,面積約為0.64平方米(0.85米乘0.75米)。以此推算,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米有1.57人。考慮到人與人之間的一點共用空間,本文沿用1.5為平均人口密度值,有若3個人坐在一扇平放地上的門(約兩平方米)。從明報和其他報章刊登的圖片,燭光晚會的人口密度整體上大致相若和平均分佈。以此佔據面積和平均人口密度作估計,維園六四燭光晚會高峰期出席人數大約為33,329。如用相近的平均人口密度作參考(1.3至1.7),出席人數應在28,885和37,773之間(見表)。

如往年一樣,示威遊行活動出席人數往往出現兩極化現象,本文提供的人數在支聯會和警方之間而較接近下限。以支聯會和警方的出席人數為本,假設相同的佔據面積,可計算出平均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米有5.63人和0.98人。本文沿用的方法沒有計算站在足球場/草地周邊的集會人士,也局限於圖片所代表的某一時空,未能全盤考慮小量集會人士的遲到早退,所以和其他統計方法和數字可能有出入。但是根據「Jacobs方法」在各地人口統計的驗證和現場人口流動的觀察,此估計人數應與真實出席人數接近。支聯會和警方皆沒有提供他們的計算方法和支持數據,故本文難以再作進一步的對比和評論。「Jacobs方法」也可用於七一遊行人數估計(註2),但因遊行人士的參與人口、覆蓋地域、流動性、隨機性、不穩定性等等都比六四燭光晚會複雜,如何作不同的調整(如不同時空的人口密度抽樣)以更準確地點算出席人數,仍是一個值得深究的科學議題(註3)。

盼大眾監察可減社會兩極化

本文沿用了一些假設(如平均人口密度、鄰近草地面積等等),假如有更多的數據和時間,估計可以更為準確,但科學方法可貴之處在於其透明性和可驗證性。現今互聯網發展一日千里,社交網站資訊交流迅速,讀者即使沒有地理信息系統,也可以利用網上地圖或簡單量度來驗證各方所提供的出席人數的可信性。期盼大眾監察的力量可減少或減慢社會上兩極化的現象。

(筆者感謝葉兆輝教授撥冗指正,如有遺漏乃筆者責任,歡迎任何團體或持份者提供其他數據以更正計算)

註1:Jacobs, H., 1967. "To count a crowd".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6:36-40.

註2:Ng, Joyce, and Ng, Kang-chung, 2014. "SCMP study puts July 1 protest number at 140,000, well below organiser estimates".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註3:Yip, P. S. F., R. Watson, K. S. Chan, E. H. Y. Lau, F. Chen, Y. Xu, L. Xi, D. Y. T. Cheung, B. Y. T. Ip and D. Liu, 2010. "Estimation of the number of people in a demonstration".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Statistics. 52(1):17-26.

作者是美國得州州立大學地理系副教授

(原文載於2016614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六四27年】思源(文:吳靄儀)

其他文章:【六四27年】未來主義和六四紀念(文:方德豪)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