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六四27年】狹乎?廣乎? 後傘運的六四啟示(文:栩晉) (10:37)

六四民運——世界學運、民運史的烙印和里程碑。隨着日子臨近,各界亦密鑼緊鼓籌辦和宣傳不同的紀念活動。日前,港大及中大學生會會長均直言不滿支聯會的悼念活動,以之為僵化和無意義。此言一出,朝野震驚,惹起各方評論。對此,筆者雖不認同,但亦尊重其言論。其實,傘運完結後,隨着「傘兵」和本土思潮的崛起,六四的影響力和意義已起了似狹實廣的變化。為此,筆者望藉此文,分析「後傘運」的六四啟示。

其他文章:【哀愁喜劇】嫲煩家族(文:簡冬娜)

本土自決及民主中國對立二分

首先,筆者以為傘運後的六四,正式使「本土自決」及「民主中國」作對立二分的發展趨勢。一路以來,支聯會作為六四的見證人,向以「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為口號,凝聚人心,並發展香港的民主運動。多年來,每年的維園燭火如海正正見證了此舉的行之有效,不少人亦因此而覺醒了其公民意識和政治生涯。

但隨着九七回歸,中港日趨融合,文化衝突愈演愈烈,加上人大的「8.31」框架正式宣告普選破產,港人對中央政府已然絕望。接着,不少人便開始反思,甚至放棄「平反六四」和「建設民主中國」的願景。自此,「傘兵」、本土組織及港獨組織便如雨後春筍般冒起,並成為不容忽視的力量,六四亦成為「象徵」而已。正因如此,兩名學生會長之言,實為情理之中,亦正式宣告傳統六四已然完結,「本土自決」與「民主中國」漸漸分庭抗禮,中港亦將愈走愈遠。

其次,普世價值的側重亦成為了往後六四的演變。眾所周知,六四爆發時,當時的港人對中國尚存濃厚的鄉土人情,因此「平反六四」的潛題目正是為親鳴冤。「民主」和「人命」兩項普世價值是並肩而立的核心,一直支持港人的六四熱情。但隨着年代日去,新一輩未經六四洗禮,熱情不再亦不令人意外。此外,部分人更受中央和左派思潮的影響,對六四更抱有懷疑和厭惡的情緒。

此消彼長下,「人命」的凝聚力漸失,餘下的「民主」光環亦傾向由「本土思潮」繼承,這亦勢將成為往後六四的主題。當然,筆者相信作為普世價值的「人命」絕不會退場,畢竟「天地之大德曰生」,而「民主」的終極關懷亦必植根於此。只是「民主」日熾,「人命」將退居幕後,繼續鞭策港人的民主心。

最後,遍地開花和百家爭鳴必是六四的趨勢。作為政治事件的六四民運,其改變必高度呼應和牽引時局。正如上言,「本土」和「民主」將成往後六四的主題,不同的政治團體亦漸走出支聯會的光影,舉辦不同形式、主題的六四活動,大大擴闊六四的深度和廣度,形成更大的「本土」和「民主」的波瀾。

小心「成為群龍敗也無首」

承上而言,不同的六四活動將大大擴闊民眾的接觸面,在社會上成遍地開花之局。同時,不同活動若能成功凝聚更多人心,並覺醒其公民意識,這亦必進而催生更多不同的政治組織。屆時,社會的遍地開花將發展為政治的百家爭鳴,「本土」和「民主」之勢更盛,筆者相信這亦是大家樂見之局。

綜合上言,筆者以為往後六四將走上「分裂」的局面。表面上,這種「分裂」是一種偏狹的轉變,但實際是一種廣闊的調整和發展的里程碑,直接呼應了時局的瞬息千里。但話雖如此,筆者希望提醒港人小心「成為群龍,敗也無首」,傘運之失敗便正正印證了這點。加上,9月的立法會選舉直接影響香港政治、政制的發展,若港人不能清醒於百川之局,並以大海之胸容納和消化這股力量,香港必繼續沉淪,甚至永不翻身。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

(原文載於2016531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六四電影】《天安門》重遇記——給電影學院同學的一封信(文:家明)

其他文章:【六四27年】從「民族的」到「公民的」六四紀念(文:張彧暋)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六四27年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