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川震八年】汶川大地震催生港獨思潮 (文:逃老師) (14:27)

今天是5月12日,8年前的下午2時27分,四川汶川縣發生8.2級大地震。根據中國官方數字,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7人死亡,374,643人受傷,另有17,923人失蹤。中共政府在2009年5月7日公布的學生死亡人數為5335人。

其他文章:「香港人」——新生身分認同的試煉(文:林泉忠)

汶川地震傷亡慘重,既是天災更是人禍,豆腐渣工程累把成千上萬的學生埋葬於倒塌校舍下,但失去子女的家長卻被打壓,堪稱人間慘劇。事隔8年,川震的傷口從未癒合,人禍從未中斷,無形的震感仍在擴散,而香港近年出現的港獨思潮,也可以說是始於汶川大地震。

今年關於汶川地震的消息不多,昨日最多香港傳媒報道的,是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到四川訪問,主時了「中華大熊貓苑」開園儀式。林鄭表示四川為答謝香港支援當地災後重建工作,「中華大熊貓苑」和都江堰基地免費開放給香港市民參觀,更說:「我相信香港的同胞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會非常高興。」

可惜許多並不如林鄭所說的高興,反而有網民形容她的言論「難聽過粗口」。同日政府新聞網提及「汶川大地震後,香港投入100億港元援建190個項目」,更加惹來網民「翻舊帳」,因港人對川震的捐款用途一直不明不白,港府亦無從追究。網民重提港人捐款被中國貪官挪用,大量物資遭棄置浪費,港人捐款興建的校舍更被揭發疑似是豆腐渣工程,更有地方政府把捐款用作興建豪華辦公大樓,而映秀鎮政府則利用捐款組成豪華車隊,就連港府捐出200萬元興建的綿陽紫荊民族中學,都迅速被拆卸改建成商場。此凡種種,香港人今天回看血汗錢未能送到真正災民手中,反而肥了貪官奸商或郭美美,難免震怒得要爆粗。

過往中國一旦出現特大天災,從華東水災到各地大地震,港人都毫不猶疑慷慨解安囊,當年川震後港人捐款的踴躍程度,肯定創下了世界紀錄。川震慘況的確叫人難以忘懷,數以萬計的人命瞬逝,人們在黑暗中看到唯一的希望,是相信中國政府一定會對豆腐渣工程追究到底,那些瀆職高官及建築商會被送到法庭受審,並且負上如同殺人的刑責;而那些失去子女的川震家長會被好好安置及補償。但隨着時間過去,換來的卻是「豆腐渣再現、汶川血白流」,原本是受害人的父母,為了替子女討回公道,誓要追究豆腐渣責任而走上維權之路,卻遭到政府集團殘酷打壓,甚至在5‧12忌辰日拜祭子女親人的權力都被剝削。那些一度下台的高官迅速復出,官階更高、權力更大,向那些家長打壓得毫不留力;而偷工減料的建築商一個也沒有被抓,反而以不同名義的公司再次承接災區工程,將捐款大把大把送進自己的口袋裏。

其他文章:【全球暖化】李嘉誠(及所有人)的道德抉擇 (文:李偉才)

中國政府處理汶川大地震的災後手段,讓港人失去完全失去信心,往後中國再有天災,許多港人的反應是絕不捐款,與所謂「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漸漸埋於汶川地震的瓦礫下。港人在汶川大地震看到的套路,是受害人變維權者,然後遭政權粗暴地打壓,例如調查學校豆腐渣工程的維權人士譚作人,就因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成而判監5年,到前年才出獄。譚作人近日接受本港媒體訪問,透露仍為豆腐渣工程死亡的學生家長奔波,表示首次有中國法院接納死者家長提出的民事訴訟書,若果當局審批後決定受理案件,相信會逾百位家長提出的民事申訴亦會被接納。譚作人再次為豆腐渣家長出頭,顯然已把個人自由置於度外,他對香港記者說,必須要為此事負責,就算再被送入監倉,也只能對家人說句對不起。「對不起」那3個字,沉重得令人眼眶發紅。

除了譚作人外,汶川大地震亦令許多平凡公民變成維權人士,有關公式在不同的社會事件中不斷複製,例如毒奶粉事件中的趙連海,他只是為受害兒子和其他家長出頭,要討會應得的公道,卻於2010年因尋釁滋事罪被判監兩年半。毒奶粉案估計多達30萬名兒童受害,當中6人死亡,最終是三鹿集團資不抵債破產,集團前董事長田文華被判終身監禁,奶販張玉軍、耿金平於2009年11月被執行死刑,另有數人被判囚,案件就此作罷。至於受害的「結石寶寶」,至今仍被打壓,毒奶粉產品則於2010年再現。

中國政府處理毒奶粉案跟處理汶川大地震豆腐渣受害家長的手法完全同出一轍,總括來說就是強力打壓弱者及掩耳盜鈴,並且全面操控民間言論,動輒以尋釁滋事罪起訴反抗人士。結果民眾對中國奶粉產品信心崩潰,導致香港出現內地人瘋搶奶粉潮,同時亦帶來更多水貨客,令中港矛盾不斷升溫。其後有港人發起反水貨客行動,繼而演變成「驅蝗行動」,捍衛本土利益亦成為慣常口號,最終就成為港獨的種子。

回看歷史軌迹,香港人對中國的割裂感,無疑始於汶川大地震,隨着時間過去及社會事態發展,最終演變成今天的港獨思潮。假如中國政府處理汶川大地震,可以如歌星黎明一樣先誠心道歉,然後盡全力撥亂反正,讓瀆職官員或奸商負起責任,今天的中國的維穩費應該可以減半,而香港也就不會撕裂成如此狀況。可惜歷史就是沒有如果,否則那些黃土下的孩子今天應該能健康成長,我們就不用躺在時間的河流上去懷念他們。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懂得降溫的勇氣與智慧——向明報職工協會學習(文:任建峰)

其他文章:政府要抽走土地 把房子吊到空中(文:野簷)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