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群育學校風波】校長(文:趙崇基) (11:56)

曾經有熟悉教育的朋友對我說,為孩子選一間好學校,除了名氣口碑,校長的質素,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

大嶼山東灣莫羅瑞華學校,是一間專收有行為及情緒問題學生的「群育學校」,因位置偏遠,設施老化,擬將校舍遷往屯門,卻遭新址鄰校的校長反對,指群育學校「存在較大機會與社區內不良分子、黑社會結聚的可能」。

相關新聞:【群育學校風波】舊生:感受到家庭不能感受的親情 對蔡國光言論傷心

說出這句劣質中文兼語帶歧視的,竟然不是別人,而是一間中學校長,學校名稱還冠上「仁愛堂」之名。這位「仁愛」校長,還是什麼教育評議會主席,評議會網頁上,標示他的關注範疇是「教育政策」。

一個視「群育學校」為洪水猛獸,設法避之則吉;一個將行為與情緒有問題的學生,與不良分子與黑社會混為一談;一個似乎不知「有教無類」為何物的人,他關注的「教育政策」到底是什麼?

他知不知道,近年香港的教育政策,其中最失敗的地方,就是不斷將學校分等級,學生還未踏足社會,已被標籤為band 1至band 3學生,眼光有別。如今竟有身為教育工作者,自己帶頭標籤與歧視。

此事讓我想起八十年代,由於與東灣學校的一個老師稔熟,曾經在那裏留宿,與學生打成一片。記憶中,學校很簡陋,學生很活潑,老師很投入,在香港,難得有這種學校。

當記者問這位先是堅持反對,繼而用學校名義發新聞稿道歉的校長,有沒有信心東灣學校可以繼續教好學生,他說:「有沒有信心並非關鍵。」

難怪連我們的特首高官,都對本地教育缺乏信心,統統將仔仔女女,送交西方勢力之手。

(原文載於2016510日《明報》副刊。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教育政策】別遺忘普及教育的意義 (文:霍梓楠@教育工作關注組)

相關新聞:【群育學校風波】宿舍院長:完全隔離更不利學生需要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