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單身動物園》——變態愛情童話(文:皮亞) (10:31)

萬料不到,《單身動物園》(The Lobster)會以這種出人意表方式,戲謔都市愛情:單身者假如在限期內找不到伴侶,餘生便要變成動物。遊戲既黑色又驚慄,既荒謬又變態。

其他文章:周日話題﹕反仕紳化——由倫敦咖啡店遇襲說起(文﹕梁仲禮)

在《單身動物園》內,無拖拍的人,不單止要找伴侶,還一定要找個「登對」的伴侶,遊戲規則非常嚴苛。這非一場遊戲,而是城市規條,假如不依從會被警察拉。所以,一開始,中年男主角David執包袱,帶同懷着特殊身分的小狗,搬離住所。因為,他那位在鏡頭前沒有露面的妻子,跟他說對不起,要分手。David失婚後,隨即被送到郊外一間酒店入住,不得擅離。

其實在男主角出場前,還有一場戲,是電影的第一場戲,有個憤怒女人駕着車子,到達目的地後,前面有幾隻驢子在吃草,女人竟然執起手槍,走出去。電影沒有交代女人的身分,也沒有交代驢子是誰的化身,女人之後也沒有再出現,她會是David的妻子嗎?有可能。假如是,她與丈夫之間發生了什麼問題呢?劇情沒有明言,一切看來,都應該與感情有關吧,既然整部戲都講尋愛和無愛。

David入住酒店,立即被職員問起一連串問題,被問到是異性戀還是同性戀,David竟然猶豫起來。一個本來應該毫無懸念的簡單問題,因為猶豫,頓成敏感又有趣的劇情設計。David為什麼會猶豫?異性戀或同性戀又如何?David的性取向,構成了這個愛情故事的道德基礎。酒店的愛情規則預設是異性戀,沒有特別觸及同性戀,但就講明不能選擇雙性戀。男同女都一樣,不可以同時又愛男,又愛女,沒有這個選擇。這段情節足夠讓人啼笑皆非,還衍生解讀社會價值的啟示。

《單身動物園》題材特殊,處境超現實,寓言性質濃厚,好像很難歸類,難以掌握戲劇用意,但其實整體故事構思,頗像近年甚受歡迎的《大逃殺》、《飢餓遊戲》或《移動迷宮》等反烏托邦電影。反烏托邦電影的世界都是失序的,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危機四伏,沒有和諧安穩。主角們無端白事被捲進「遊戲」之中,彷彿被放進鬥獸場的籠子裏,按照不平等的規條,跟別人作困獸鬥,要生存就要先殺死對方,直至成為最後的生還者。

超現實處境 反烏托邦

戲中的酒店,像一個困籠,單身者要在45日之內找到伴侶,他們每天的活動,就是到森林捕獵其他孤獨者,就像《大逃殺》遊戲。森林動物弱肉強食的定律,為什麼總要應用到人類社會?這就是《大逃殺》等反烏托邦電影的反思之處。看《猿人爭霸戰:猩凶革命》,猿人之王也懂得猿人不殺猿人的道理,偏偏就是人類不懂,某些人就是喜歡鬥,盲目逢迎,鬥到你死鬥到你亡,罪孽深重,彷彿未曾進化。

《單身動物園》都是關乎生命,但與別不同之處,是以愛情做主題。沒有伴侶,便無權利在城市生活下去,只有伴侶可以救你一命,才可以做生還者。劇情設計相當黑色,幽默諷刺之餘,反映的就是殘酷現實。彷彿控訴社會總是喜歡規定人到中年也嫁不出的女人叫作剩女,一口咬定一把年紀沒女友的男人,一係窮一係毒,多數係又窮又毒。

看昔日迪士尼動畫,就不難發現,慣常傳播類似的價值觀。《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睡公主》等都強調,愛情、婚姻是男女追求的終極人生幸福。女的找個白馬王子,男的找個白雪公主,才為之登對,這種「道理」,小朋友多看幾部迪士尼動畫之後都會懂。

反轉童話卡通價值觀

迪士尼的《美女與野獸》、格林童話的《青蛙王子》,故事中的動物,都需要找到真愛的人,才能還原真身。《單身動身園》劇情相反,沒有愛情的人,要變成動物,可以任揀動物種類,但不得還原,劇情拿童話、卡通的價值觀反轉去玩,變成一部變態格林童話。

其他文章:【荒謬我城】劏房睇樓團 幾十年青春換幾十呎(文:黃雅婷)

《單身動物園》要「登對」,男女雙方要有「共通特點」、「共同個性」才能配對。就好像有個女人,看上了David,坐巴士時嘗試誘惑他,甚至色誘他,只要他敢進入她的房間,便什麼都可以做。但David沒反應,因為他無法找到二人能夠成為伴侶的基因。

故事分成前後兩段戲,游走於三種場景。一個是酒店,那是一個封閉的世界;酒店以外,有另一個森林世界,酒店和森林世界各有領導者,但森林世界的生存規則跟酒店世界完全相反,酒店不准做的,例如手淫,在森林可以做且無任歡迎;酒店強迫住客做的,例如找伴侶,在森林禁止做,而且犯規即死。David從酒店走進森林,在兩個世界之間迷失,他的命運,一係變動物,一係死路一條。

希臘導演Yorgos Lanthimos過去的電影少有在國際廣泛上映,舊作《狗牙》(Dogtooth,2009)曾獲康城影展「一種關注」單元的最佳電影,當年代表希臘獲奧斯卡及英國獨立電影獎提名最佳外語片。《狗牙》也是一部超現實劇情片,講父親把三個子女關在家中,作封閉式洗腦教育。假如把Yorgos Lanthimos的《狗牙》和《單身動物園》聯繫在一起,便會發現,兩部戲都執迷於塑造封閉的、無法逃脫的專制國度,有大量遊戲規則要遵從,人只是被控制被操縱的動物。《狗牙》批判父權式家庭,《單身動物園》諷刺整個社會意識形態。

單身者睇到心寒

《單身動物園》是變態愛情童話,幽默感來自殘酷的規條,驚慄感來自無愛者暗藏的殺機,單身者睇到寒一寒,但又想追看下去。特別是看到結局最後一分鐘,方才知道,真愛的巨大代價。

Yorgos Lanthimos可能就是現代的布紐爾,喜歡以超現實黑色荒誕故事諷刺社會制度、嘲笑中產無知,布紐爾的《滅絕天使》(The Exterminating Angels,1962)和《中產階級拘謹的魅力》(The Discreet Charm of the Bourgeoisie,1972)都可能是啟發他的經典之作。

(原文載於2016年5月8日《明報》星期日生活。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 :《因真相之名》:當發問者不再發問(文:程思傳)

其他文章:家明雜感:《美國隊長3:英雄內戰》閒話十則(文:家明)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