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報章作為商品(文:陶囍) (11:43)

報章是否商品?是,當然是。明碼實價,願賣願買,兩不拖欠。但報章不同一般商品,賣的不光是紙和字,還有流傳流通的定義。新聞和觀點,前者重於鋪陳事實,揭露真相,後者貴在多元,君子即使道不同,能各抒己見,愈辯愈明,報章作為一個平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份報章是否可信,從他們的新聞題材和報道手法已可知一二。一味靠聳人聽聞的故事來吸引眼球,查證粗疏,報道不全面的報紙,偶然看看當調劑可以,賴以為主要資訊卻太危險了。

其他文章:天窗外,星火存——寄語安裕(文:紙石頭)

追求真相不是立心跟誰過不去,而是求真本身便是這種商品最重要的「價值」,如果新聞不賣「真貨」,那倒不如讀真理部生產的小說。這些年,我所以信任《明報》,就是因為他們的新聞報道大致仍算客觀公正,不會嘩眾取寵。

說到觀點就更複雜些。近年常聽到人說,《明報》的社評或觀點版某些作者的言論讀之令人生氣。即使同一個人,觀點亦會隨時日改變,何况一份會換人的報紙,是以對於社評不討好這回事,我倒不放在心上,讀到跟自己相反的意見時,我反而更加珍惜。除非那些言論狗屁不通(現實例子自然也不缺),或者立壞心腸打橫來講,否則,細讀一下起碼多一重視角。如果別人的文章跟自己所想的一樣,那跟住進回音谷有什麼分別?

問題是,當主事人沒有包容不同意見的雅量,異議一下子成了眼中的樑木,除之而後快,連帶拋棄了報格,糟蹋了前人艱苦經營而來的資本,把好端端的商品弄成次貨,且不知回頭。太可惜了。

(原文載於2016年5月4日《明報》副刊。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加拿大讀者的憤怒(文:吳志森)

其他文章:給《明報》總編輯的信(文:陳景祥)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