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傳媒之道】求真的ABC(文:張健波) (10:40)

求真,是很多人渴望的,但求真不易。

其他文章:明報人(文:陳星)

大學畢業後,我明知記者工資偏低而仍然選擇從事新聞工作,其中一個主要原因是記者可以走到最前線,比較多機會見人所未見,而且可以主動出擊、尋根究柢,追求真相。

做了超過30年記者,浸淫在時事大海中,深深體會到求真之難有如登天。但若迎難而上,還是有機會攀上山峰,比較接近天際。例如採訪上世紀80年代中英兩國就香港前途的談判過程,因為涉及國家機密,難以掌握談判細節,怎麼辦?當時我們幾位分別在不同新聞機構的記者作了一項嘗試,就是在取得消息來源同意之後,合力擴大消息網,務求消息來源不囿於某一陣營,希望兼聽,在過程中求證核實,然後綜合理解,如砌拼圖一樣,盡量了解中英談判的發展輪廓。

3個字看似簡單 做得好不容易

總結逾30年的新聞工作,有3個字(accuracy準確、balance平衡、context脈絡)頗能幫助自己追求真相。這3個字看似簡單,但要做得好並不容易。

例如「A」(accuracy),不單是要準確報道某人說了什麼便完事,我們是記者,往往要跟進,求證核實,避免準確報道了一些謊言假話,以訛傳訛;而且,如有錯誤,應該及時更正。但香港傳媒常因資源緊絀、人手不足而出現錯誤,出錯之後,又鮮有更正。

又如「B」(balance),強調不偏不倚地對待社會爭論的對立觀點,讓受眾能夠了解所有重要的論點。

再如「C」(context),不單止報道內容不能斷章取義,而且在尋根究柢的時候,將問題放在社會脈絡去審視,希望可以見樹也見林。

我現在退下了火線,遠離新聞現場,但對一些新聞仍有強烈的求真慾,例如甫進猴年所發生的旺角騷亂,究竟亂象背後的真相如何?作為受眾,我不單希望傳媒準確報道政府的版本,亦希望傳媒準確報道騷亂參與者的版本。這次騷亂是社會的惡果,但長出惡果的社會土壤又出了什麼問題?若不將今次騷亂放在恰當的脈絡來檢視,我們又怎能正本清源?

專業手法求真相 社會福祉為依歸

我是傳媒消費者,最理想的是找到一個在「ABC」三方面都做得好的、可信賴的媒體,因為這樣最簡單、省時和有效接近真相。

次佳的情况是需要透過多個媒體,才滿足到求真慾。

最壞的情况是縱使看了多個媒體,都無法滿足到求真慾。這種情况是有可能出現的,例如政府強力干預,新聞自由消失了;又或者新聞機構、傳媒老闆和新聞工作者都視「ABC」如糞土,受眾求真便會緣木求魚。

希望傳媒能夠高瞻遠矚,以專業的手法追求真相,以社會整體長遠的福祉為依歸,而非淪為一黨一派的喉舌,以滿足受眾和社會的求真需要。

(編者按:文章原刊《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30周年紀念特刊》,作者同意轉載)

(原文載於2016年4月26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姜國元被炒,我想說的是……(文:潘麗瓊)

其他文章:【世界閱讀日】World Book & Copyright Day:閱讀就是告別無知,求個明白(文:李薇婷)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