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明報人(文:陳星) (10:30)

看過今年奧斯卡最佳電影《焦點追擊》(Spotlight)的觀眾,應該都記得《波士頓環球報》4名調查報道編採人員,自成一國,躲在小房間,挑燈苦戰,埋首於浩瀚的文件堆中,哪管房外春與秋,也不知日出日落,黑夜悄悄的降臨。

其他文章:安裕周記:安裕這個人(文:田心)

同樣的情形,近日在《明報》報館出現,所不同的是,規模更大,房間更混亂,空氣更渾濁而已。

《明報》、《香港01》及《壹週刊》參加了國際調查記者同盟(ICIJ)有關香港部分文件的偵查報道工作,協議同時於上周二(13日)晚上10時首先在網上發表。《南德意志報》及ICIJ取得的文件逾1150萬份,時間跨度超過40年,當中本港3家傳媒機構收到的香港文件,接近1000份,一樣浩如煙海。文件是死的,靠的是活人,到底文件內裏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有什麼人有什麼公司牽涉在內,3家傳媒機構就要各顯神通,各自偵查,這意味着大家一方面要與時間,一方面又要與行家競賽。

單單要看完接近千份枯橾乏味的文件,已不是說笑,更何况要從中找出關乎公眾利益的新聞點子?更要透過不同渠道,包括公司查冊,理清不明不白的關係,核實種種資料和找不同當事人回應?

《明報》自1990代開始設有偵查記者,通常單打獨鬥,直至2011年起把規模擴大,使之成為常設機制,一般有3至4人。今次領軍巴拿馬文件偵查的主管,眼看文件如山,死線如刀架在頭上,當機立斷,抽調港聞組、經濟組同事協助,於是7名記者,以及多名網站同事、美術人員、資深編輯便開始了「閉關」工作,通宵達旦把自己鎖在報館一角的「偵查房」,往文件堆裏鑽,而為着保密關係,更採取了空前的保密措施,例如所有電腦離線工作等。

五大版的報道加上社評,20日凌晨時分靜靜的躺在陳星的枱面,黑夜無聲降臨也未知。近20年亦師亦友的好拍檔安裕臨離開報館前,在報館大堂的沙發上與陳星促膝而談,樂見偵查組前些時雖因好同事相繼離開而出現過大震動,可是新班子毫不遜色,短短的一年裏就成長起來,以五大版的成績告訴大家,這就是明報人,這就是新聞工作者無愧於讀者、無愧於時代的孜孜追求。

(原文載於2016年4月25日《明報》副刊。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其他文章:買起明報(文:簡冬娜)

其他文章:從財產之密到「炒姜」之密(文:劉銳紹)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