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果欄﹕我們需要怎樣的電視?(文:阿果) (09:56)

香港人多麼渴求電視娛樂。

過去一個多星期,ViuTV正式面世,平民百姓與大眾媒介攜手宣布:新的電視世界已經降臨。在平民客廳,孝子賢孫搶遙控、爭轉台的感人場面,竟重新上演;在友人飯局,因「趕回家看電視」而提早告辭的亮麗理由,竟再次出現;在新舊媒體,「電視評論人」這信口雌黃的絕種生物,竟然手攜山草藥,重現江湖。

其他文章:通識答問:新世代的公民實踐該如何走下去?(文:張往)

結果幾天下來,對於新電視台,香港大眾(尤其年輕一輩)迅速形成兩點共識。

一、新台創新。介入政治的《跟着矛盾去旅行》、拳拳到肉的《G1格鬥會》、平實呈現同志關係的《瑪嘉烈與大衛》、讓變性人訴說辛酸史的《晚吹》……觀眾眼裏,盡是(TVB不會做的)新奇事物。

二、新台好看。ViuTV開台,坊間迴響相當一致:小部分人為《矛盾》首半小時淪為廣告而狂打呵欠,更多人全神貫注,笑逐顏開:「就連宣傳片都好睇過人!」無論一般婦孺(如我媽)、大學講師(如舒琪),抑或廣大網民,都罕有頻呼「幾好睇喎」。

新台創新又好看,香港大眾順理成章達成更重要的共識:它值得支持。於是有人認定,看ViuTV就是向霸權宣戰,收視報告一出,無綫觀眾流失,大家亢奮莫名。於是,網上每出現對ViuTV的質疑,大眾紛紛出擊,駁斥外敵,拿手絕技自然是「至少好過TVB多多聲」,一句封喉。

樂見ViuTV 為何昔日撐港視?

以上幾點,我同意,卻覺似曾相識。年半前,港視開台,萬千港人同樣喊過「終於有得睇電視」。當時觀眾沉迷《選戰》,心繫《警界線》,更認定「新台」好看又創新,值得支持。於是無綫台慶,大眾熄機贈興;於是反對聲音出現(如批《選戰》爛尾),人人異口同聲:「起碼好過TVB!」此情此景,猶似昨天。

我不是心理學家,無意探討「貪新忘舊」是否人類本性。但如前港視導演蔡錦源日前在專訪所言,「今日ViuTV出現,是基於當年港視不獲發牌的同一決定,如果港人現在樂見ViuTV,那當年你為什麼要站出來撐港視?」身為當年在政總外高舉五指的群眾之一,這條刺中紅心的好問題,我想回答。

當年觀眾為何為電視上街?原因其實相當多元——有人替王維基不值,有人不忿幕後創意付諸一炬,有人心痛電視工業革新路難……但更多人,其實單純為「我要睇電視」而來。這也難怪,無綫崩壞多年,電視長期關機,客廳靜如深海,香港觀眾多麼渴求電視娛樂。而當年大家在政總門外聽從指示,高舉五指,看似宣告需要五家電視台,但其實心裏記掛的,從來只有一間港視。一半源於感情因素,另一半因為它似乎能夠帶來最即時的娛樂。

其他文章:「第二次前途問題」:論述模糊但仍具意義(文:葉健民)

是娛樂。什麼開放天空、創意工業、本土文化……知識分子喊得聲嘶力竭,但觀眾始終無甚感覺,因為在他們眼中,電視不過就是娛樂。

電視只是娛樂嗎?若然如此,我們絲毫沒有質疑ViuTV的必要——《太陽的後裔》掀起全城熱潮,《矛盾》帶來滿地花生,《G1格鬥會》血汗交纏,教女士動心,男人興奮……作為娛樂,開台不過十天的它,合格有餘,更足以如媒體學者Neil Postman所言,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但我倒想問:假如電視只限娛樂,那大家一直呼喊新電視台,目的何在?要看《太陽的後裔》,大可在Dailymotion看到飽。要投入綜藝節目?Running Man、《康熙來了》、《我是歌手》多年來一直滿足觀眾腸胃。你或許說,本地炮製的電視娛樂,始終有種難以言喻的親切感。是的。但除此以外,本地電視還剩下什麼?

電視不止娛樂 還盛載育才精神

還有很多。比如電視是創作工場,容許創意,更培育人才。今天百姓集體傾慕的得道高人,如杜琪峯、林夕,大多路經電視台,練就好本領——這絕非意外。不少學者說過,電視台雖是流水作業,但其不停生產的特性,卻為創作人提供源源不絕的發揮空間——倘若制度許可。正因如此,當天港視不獲發牌,一班年輕創作人才痛心疾首:今後要寫港劇,難道要屈就TVB?

ViuTV作為人才搖籃,表現如何?早幾天,我把這問題交給有參與ViuTV製作的年輕編劇Y。她說,新電視台不太重視劇集,每周一小時,機會不多,有編劇寫完這齣劇,迅即調到那個綜藝節目,寫別的東西。而做綜藝與寫劇本,是截然不同的兩種工作。

同時,ViuTV為節省資源,把劇集外判, Y這些年輕編劇,好處是可接不同工作,但壞處是別處根本也沒什麼寫「港劇」的機會,所以她的朋友,有的被迫返回TVB,有的轉身北上,內地許多網劇需要創作人才。似乎發揮空間也不錯?Y卻耍手擰頭,「大陸嘢寫完要給內地編劇localize對白,創作又無自由,幾無癮。」她始終希望可以寫「港劇」。偏偏眼下的ViuTV,以至整個電視工業的環境,明顯滿足不了Y及其他年輕同業的需求。

創意亦是疑問。《矛盾》的概念無疑有趣,但節目形式上究竟有多創新?撕去表面包裝,它跟無綫的旅遊節目(如《三個小生去旅行》)又有多大分別?《Se7en》的紙船渡河,是否太有Running Man影子?《G1格鬥會》看似開創先河,但類似的女子格鬥真人騷,在外國其實毫不罕見。

你或許想反駁,抄得好看,不就足夠?但以往無綫抄得好看,觀眾一樣照鬧。好不好看」跟「創不創新」無直接關係,而「起碼比無綫好」更從不應是窒礙進步的理由。假若我們真的期望香港的電視成為創意平台,絕不能滿足於此。就如港視落幕後,《選戰》總導演黃國強向記者所坦承:該劇對白膚淺,橋段守舊,其實並不驚天動地,但觀眾和幕後人員似乎都被浪漫情懷蒙蔽,前者沒深究,後者未反省。

別誤會,我沒意圖為開台不過十天的ViuTV判定死刑。比港視幸運的是,它有免費電視牌照,此後十二年,讓創作人研究、磨練、改進的空間多的是,如今不過是起點。

可是作為觀眾,我們同樣也得思考:新的電視世界,無疑已經來臨,但對於電視這個老朋友,我們究竟有什麼期望?當然,大家可以一如以往,擁抱娛樂,把「創新」、「文化」、「人才」這些曲高和寡的詞彙,通通拋諸腦後,然後一邊享受(未必新奇的)綜藝、清談、外購節目,一邊眼巴巴看着年輕創作人集體變灰而無動於中。但如果,像當年在政總門外大家聲稱一樣,香港人除了娛樂,還渴求電視盛載創新精神,成為創作人才的搖籃……那麼眼下香港電視要走的路,似乎仍很漫長,至少不是一句「起碼好過TVB啦」,就可解決。

其他文章:以上海迪士尼為鏡 港可知得失(文:高健)

其他文章:指導梁美芬議員解讀通識試卷(文:陳曦彤)

(原文載於2016年4月17日《明報》星期日生活。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