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教育新知】被數據淹死(文:趙志成) (10:56)

上星期六,召集了十多位舊學生(都是資深教師),做點專業交流,要就這三兩年學校狀况、教學行動,作分享和展示,一談就是三四小時,很有意思。

我提了幾個討論方向,都是針對學校現行最熱門的學校改進及教學行為,一是資訊科技高速發展,人人都談大數據,學校也不例外,這些數據如何有助教學?二是教學新猷推行的實况,哪些是有效而持續的?三是大量不同類型教師發展及培訓,實際上教師最需要什麼,和到現階段,什麼才是較有意義、有作用的培訓?四是學校的發展計劃,是否真正校本、有憑證和針對學校內教師最關注的問題而撰寫?

先談數據的作用。

我把數據的功能分為:作為紀錄以方便行政及管理上的問責及被問責;作為展示、監控及評核教師及學生的表現;及指引(inform)下一步教學的作用。

學生中有對資訊科技和電子教學非常熟悉,都說可搜集的數據已鋪天蓋地。除WEBSAMS,又有eClass及其他軟件,學校又可聘專人作軟硬件支援,想要什麼數據都做到。

他們提了一個學生點名的例子:嘟卡、按iPad,一個掣就可記錄及知道學生每堂、每日、每星期、每年的出席、缺席、遲到、理由、應否罰、罰什麼,比以往人手點名垂詢快得多、知得多。管理層尤其興奮,必修、選修、課外活動、校外體驗一一記錄,即時可連繫家長手機、被知會,又可設計面談紀錄,跟進了什麼,想起也興奮。還有……

教師只是不停按鍵、入字母及數字,都被數據淹死。

(原文載於2016年4月14日《明報》副刊。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