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房屋政策】煥然「─」居(文:曾偉強) (13:07)

一手持續劈價,二手幾近冰封。梁特政績工程煥然壹居,突然提早推售,但卻銷情慘淡。逾七成獲邀揀樓的申請人沒有出現,首兩天僅售出三十五個單位。難道這就是特府會同地產商一直堅稱的剛性需求?假如真的,那麼,這需求也真的「非比尋常」。

其他文章:【法律問題】個人無法違憲法律才會違憲(文:鄭立)

其他文章:現代「文字獄」(文:冼翰宇)

香港人從來都不是「省油的燈」,一向寧買當頭起,甚至只會高價追貨。以坊間預測「跌三成」的市況來說,今天入市,明天必成負資產。銷售成績,也就寫在牆上了。煥然壹居的冷清,說明顢頇官僚,永遠落後市場,遠遜民間智慧。

問題是,雖然房屋一直是梁特政府重中之中的施政重點,但梁特一直以來,聲稱要滿足的,到底是需求還是要求呢?

梁特四月五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化身樓盤推銷員,表示煥然壹居會在今日開始揀樓,說明特區政府會落實我們在政綱和《施政報告》當中承諾大家在房屋方面的各個舉措。而且還老鼠跌落天秤地表示,大家亦可以看到經過過去三、四年的共同努力,我們看到樓房供應增加,因此樓價和租金都回軟,市民買樓的負擔稍為紓緩一下。

不過,梁特可能有所不知,買樓的負擔是一回事,是否買樓又是另一回事。香港人買樓,從來也不大考慮負擔能力。事實是,所謂的房屋短缺,土地不足,又或是甚麼剛性需求,從來都是偽命題。

且看一些政府的統計數據。截至二○一五年第三季,全港住宅單位總數共約二百七十二萬六千個,包括所有住宅屋宇單位及非住宅樓宇內已知的劏房。而截至二○一五年第四季,全港公屋單位總數共約七十八萬二千個。

截至二○一五年年底,香港人口共七百三十二萬(包括廿多萬流動人口),其中二百一十四萬人在公屋居住。統計處截至今年一月的數字,香港住戶數目約二百四十八萬戶,住戶平均人數為二點九人。

若以公屋人口和平均每戶人口計算,全港約有七十四萬公屋戶。即理論上還有約四萬個空置公屋單位。若扣除這批公屋戶,即全港約有一百七十四萬戶居於私營單位。若扣除公屋單位,全港約有一百九十四萬四千個私營住宅單住。這數字比全港私營單位的住戶人數要多約二十萬。

正是「不患寡而患不均」。這些官方的統計數字說明,至少在理論上,香港沒有房屋短缺的問題。無疑,每一個人都有權希望自置物業,但希望又可否化為要求呢?至於真正的需求,雖然出於不同的原因,但假如是可以「等」的話,這種「需求」又有多少「剛性」呢?政府的統計數字也許可以提供一些啟示,香港每月平均住宅買賣宗數,由一四年的五千三百一十七宗,減至一五年的四千六百六十五宗,再跌至今年首三個月的二千零七十三宗。

也許是時候,全面檢討和整合香港的房屋政策。雖然,梁特的房策,並不是為了讓港人安居,而是政治的考量。盲搶地建公屋,是為了安置新移民。至於陳茂波一直掛在嘴邊的「不會賤買土地」,也只是為了保障地產商利益。試問地價不下來,樓價又怎可以下來呢?

說好了的剛性需求不見了,原先的政績工程煥然壹居,也變成庸人自擾,俗語說的「戇居」。但值得思考的是,為何居屋在港英時代,可以讓港人受惠,行之有效。但到了梁特政府,卻處處碰壁,變得擾民?

其他文章:【港獨爭拗】講「獨」無罪 (文:曾偉強)

其他文章:【智慧城市】沒有開放數據哪有智慧城市(文:吳伯風、楊夏至)

(原文載於評台網站。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不妥協】工會強調,「航空安全不容漠視以及妥協」。 報道:http://bit.ly/23lDmFu【特首特辦?】曾任職國泰 現代名師斥梁振英:你講夠大話未?http://bit.ly/22lj49c【特首特辦?】梁振英女兒行李事...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4月9日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