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雙非媽媽細數孩子跨境上學辛酸 「說實話我現在很後悔」 願棄港籍返內地讀書 (09:17)

有內地孕婦千方百計來港產子,但內地傳媒找來多名早年來港產子的「雙非」母親訴說感受,稱「去香港生孩子,說實話我現在很後悔」;更有人指若孩子能回深圳公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放棄香港身分也是願意的」。

其他報道:香港民族黨成員有幾多?邊個係金主?

香港終審法院2001年處理「莊豐源案」,確認中國公民在香港出生均可享有居港權,自此10年間超過20萬「雙非」嬰兒在港出生,一度激化中港矛盾,至2012年推動「零雙非」政策,情況才得以紓緩。

算算日子,2012年最後一批出生的「雙非」兒童,已到了適學年齡。內地《南方都市報》追訪了多名「雙非」母親,細訴上學艱辛。

指有跨境小孩遭水貨客利用

家住布吉的劉女士,女兒就讀元朗幼兒園下午班,女兒每天早上10時出門,才剛好準時下午1時到校上第一堂課,一程已花約3小時,來回計更需逾5小時。為了送女兒到關口坐跨境保姆車,她辭了工作,「中午12點才能空下來,下午3點又要出發來關口接,沒有公司會讓你只工作3個小時」。

劉女士亦提到,有時會有意外發生,「上個星期我女兒學校的校車在路上跟人撞了,老師打電話來差點沒把我嚇死。之前也有朋友家的小孩書包裏被人塞東西,被水(貨)客利用」。

其他報道:【黨媒姓黨】《南都》編輯離職 原因:無法跟着你們姓

家住西麗的蕭女士,花費4萬多港元來港產下兒子,為保兒子安全,她堅持親自跨境接送兒子到學校,一程已需數小時,如果碰上內地節日但香港不放假的日子,排隊過關更是一大煩惱,「排隊過關一度崩潰到想哭。夏天在關口等公交車被暴曬,好幾次孩子也受不了,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扛過來的」。

除了上學問題,教育制度不同亦帶來困擾。蕭女士稱,來港上學的兒子用繁體中文和英文,姐姐幫不到手,而且家裏不說粵語,溝通能力與香港本地生有差距。她又說,兒子因趕跨境校車回深圳,參加不了興趣班,久而久之在香港難以融入。

來港上學辛苦,但想返回深圳公立學校上學,並非易事,事關香港「零雙非」政策推出後,深圳公立學校開始拒收港澳籍外籍學生。「雙非」母親劉女士直言,「早知道這樣,我說什麼都不會去香港生(孩子)的」。

報道亦稱,不少「雙非」家長私下透露,希望內地建立「返回機制」,讓孩子能返回內地上學,更稱「如果孩子能回深圳公立學校接受義務教育,放棄香港身分也是願意的」。

深圳教育局指研究「雙非」入學問題

針對這問題,深圳政協委員陳昳茹早前於深圳「兩會」上,提交了將港澳籍學童納入公辦學校教育議案。她表示,「雙非」兒童一方面不能融於香港、澳門,又難恢復內地身分,得不到三地社會身分認同,擔心長此下去帶來更多社會問題。

深圳教育局則稱,正研究「雙非」兒童入學問題。

(南方都市報)

【乘客都未必有得保】公司股東指經營模式經諮詢法律及保險意見,而司機亦說自己只係打工、無現場錢銀交收,有事都係老闆負責,但實情如何呢?短片+報道:http://bit.ly/1ZHkAmo【私營福祉車成本高辦證近兩年】...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Monday, March 28, 2016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雙非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