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曾俊華的「中國機會」論又露出馬腳了 (文:劉小麗) (18:30)

穆迪調低香港的主權信貸評級展望至負面,並提出中國干預香港、使香港失去獨立性的風險。曾俊華稱這不是「中國風險」,而是「中國機會」。

略懂經濟的朋友,都應該知道,現在香港金融市場與內地的關係是愈來愈密切。例如香港股票總市值中有一半都是內地企業,以及近年中共及港府都力推的兩地資本市場的融合,如滬港通、QFII等。

即兩地經濟被逼坐埋同一條船,一邊出錯,另一邊又點會唔易出事?

牛頭角順嫂中伏

金融的基本作用是甚麼?就是幫企業或國家集資,同時分散風險。

所謂投資,當然可以是賺錢的機會,亦可以是損失的風險。但誰賺?誰蝕?

過去有些時間,內地企業在港上市及資本市場的融合,的確做就很多「中國機會」,不過通常是金融機構(如銀行)、機構投資者、炒家等獲得最大利益。普通市民所賺,當然只是大鱷的九牛一毛。

現在說「中國風險」,絕不為過。GDP下降、資本外逃、產能過盛、基建投資過量、企業及地方政府負債嚴重、歪形股市、工資收入低,這都令「中國風險」大增。

所以,曾俊華/梁振英當然要配合內地的「一帶一路」計劃,在香港幫「一帶一路」作集資平台,其實也是為國內企業「分散風險」,減少企業負債。

又例如,記得大概一年前的四月左右,內地股市突然爆升,連帶香港股市做好,牛頭角順嫂都話要入市。豈料幾個月過後,多次大跌市,甚至出現「暴力救市」、「做又唔做的熔斷機制」,至今仍未見好。內地在港的資金,都被抽掉回內地救市,當然港股亦會向下。當中已不知多少個順嫂中伏。

本土財爺?不要說了

還有……高鐵,港珠澳大橋,其實都是曾俊華過去力推的「中國機會」大計劃的一部份。

因為,香港既要與大陸做資本市場的融合,又要有基建來作地理融合。高鐵的問題,大家都應該很熟了。

所以,曾俊華的「中國機會」是屬於有能力的財團或炒家,「中國風險」是給小市民的……請不要再說曾俊華是「本土財爺」了……

(原文載於「小麗民主教室」facebook專頁,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風險─>機會?】匯豐銀行亞太區顧問梁兆基批評穆迪決定草率,不理解香港情况。至於香港樓價會否大跌,他笑說本港樓市購買力來自香港人,不擔心樓價大跌。報道:bit.ly/1nFSk5r【學者指政府要檢討 商會呼籲做實事】...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Saturday, 12 March 2016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一帶一路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