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何謂「主流」傳媒?(文:陳智傑) (11:25)

無綫電視的J5頻道出現簡體字的新聞字幕,掀起爭議連連。不過,正正就是這些爭議,證明了無綫電視的社會影響力。無論再多的批評、收視率如何起起跌跌,無綫電視節目的一舉一動,仍是這樣引起社會關注。

其實在如今資訊發達的年代,觀眾絕對有選擇。打開智能電話,無限條新聞或最新消息正等着你開啓。假如有人不滿某傳媒機構的報道,他應大概知道,有很多其他的傳媒機構和網媒正等候「光臨」。百花齊放,相信總有一朵合心意。為何人們仍是要「邊罵邊看」,指着某些電子傳媒和報刊大罵,而不索性「眼不見為淨」?

對社會影響力的文化想像

這有趣的現象,大抵解說了何謂「主流」傳媒。主流,是一種對社會影響力的文化想像。電視和報刊的新聞,就是予人「主流」的文化感覺。說實在,如今一些網媒和網台的點擊率、瀏覽次數和「光顧」的用戶流量,如果化作類似收視點的數字,其實未必遜於所謂的「主流」傳媒(當然,這涉及網絡使用率的「水分」等複雜議題,在此暫且不論)。相反,一些電子傳媒和報刊,其收視率和出紙量處於「邊緣化」的位置,但仍會予大眾有「主流」傳媒的感覺。

究竟,「主流」這社會地位的文化感覺從何而來?首先,當然是知名度。不過要注意的是,知名度並不一定表示該傳媒機構會有相應的讀者量或觀眾量。有一些讀者量或觀眾量不一定很多的傳媒機構,由於有旗幟鮮明的政治立場,或予社會輿論覺得其定位獨特,故此「名氣」頗大。其報道或評論,往往亦能喚起社會關注。

傳媒機構的「江湖地位」

其次,是傳媒機構在新聞業界中的「江湖地位」。要知道,新聞業界有其自己的山頭和文化圈子。傳媒機構之間競爭激烈,害怕別人有報道,但自己沒有報道,因而「漏料」。而有一些傳媒機構,其新聞報道往往成為其他傳媒機構和記者們的重要「參考」和比較標準。這些在傳媒行業間的「江湖地位」,亦會跟傳媒機構的知名度「互借東風」,予社會有「主流」傳媒的文化感覺。

最後,因為政府政策而擁有公共廣播頻譜的傳媒機構,其傳播渠道威力較大,當然亦順理成章成為「主流」傳媒。

故此,雖然如今資訊唾手可得,但在社會的文化感覺上,仍會有較為「主流」的傳媒。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傳媒機構的一舉一動都惹人注目,其報道和評論於傳媒圈中是記者們重要的「參考」對象,又或者當你現身於某些傳媒時,發現身邊的親朋戚友會格外留神的話,那該傳媒機構,大約亦算是「主流」了。

作者是恒生管理學院傳播學院助理教授

(原文載於2016年2月27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三選一】原來財爺還有另外兩首「候選金曲」,都覺得很切合今日的香港。是哪兩首呢?報道:http://bit.ly/1RukPxG【曾俊華:首要配合施政報告 不想短期措施恆常化】http://bit.ly/210QnO9【商經局半版廣...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2月26日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