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在陰溝裏仍不忘仰望星空(文:蔡子強) (09:21)

在旺角騷亂爆發之後,大家心情一直異常沉重,久久未能平復。我想,大多數的香港人,都不會認同旺角騷亂這種暴力行為,以及部分參與者那種「以武制暴」、「以暴易暴」的論調;但另一方面,亦不會贊同梁振英之類,只曉得獨沽一味,譴責譴責再譴責,口口聲聲,暴亂暴亂又暴亂。因為,大家都看到,事件不單是只牽涉少數幾個滋事分子,而是捲入了一個世代的人。

不眠憂戰亂 無力正乾坤

不錯,是整整一個世代的人,只要大家看看社交媒體上的留言和討論,便不難知道,而我們這些在校園裏教書的,更能感受到世代想法上的轉變。近日,在中大這個以往被揶揄和污名化為「左膠」、「大中華膠」大本營的校園,破天荒由一個「本土莊」勝出中大學生會選舉,打破過往悠久的歷史傳統。

在校園內,與不少關心時局的同事碰面,大家都黯然無語,在這個社會高度撕裂、政權和抗爭者各走極端的年代,眼看我們的下一代,對中國、對香港、對和平理性非暴力的good faith,正恍似大江般東去,彼此只能慨嘆一句:「不眠憂戰亂,無力正乾坤」,甚至萌生「不如歸去」之念。

在旺角騷亂之後,大家慨嘆,一個偌大的政府,竟然沒有一個領袖走出來,嘗試為社會癒合傷口,嘗試為積累的仇恨加以撫平;有的,竟然只是火上加油的指摘和言論。

為什麼,我們的政治領袖水平如此的不堪?這讓我想起一件往事。

治癒傷口 還是撕裂傷口?

2011年1月,美國發生了一宗造成6人中槍身亡的嚴重槍擊案,轟動全美以至整個世界。就在各方因此互相攻擊和追究責任,因仇恨而紅了眼睛時,奥巴馬發表了被譽為可能是他最好的一篇演說。演說中,他呼籲大家立即停止互相指摘和撕裂的行為,並且說出擲地有聲的一段說話:

「此刻最重要的是要停下來想一想,確定這些爭論到底是在治癒傷口,還是在撕裂傷口。」(It's important for us to pause for a moment and make sure that we're talking with each other in a way that heals, not in a way that wounds.)

奧巴馬語重心長的指出,他們當然要檢視悲劇之後的種種原因,避免慘劇重演,但卻要同時避免,互相指控和推諉責任,反而應該更小心的聆聽對方,只有一個更加文明及誠實的公共論述,才能讓大家面對擺在國家前面的挑戰。

這就是一個真正政治領袖本應有的胸襟、見識,與作為,這也是兩地之間的差距。

終於有位高官願意說點「人話」

周三,財政司長曾俊華發表了他新一年的《財政預算案》。大家望穿秋水,終於看到,終於有位政府高官願意站出來說點「人話」了。

曾俊華在財政預算案的結語部分,用了「窒息」和「無力」4個字,來道出如今大家心裏的感情,以及「下一代將會在仇恨的氣氛中成長」,這個大家心裏最大的憂慮。

我有一位朋友,看到這裏,不禁眼泛淚光。

預算案中,曾俊華引用了一句名言:「我們的問題是人為的,所以人自然有方法將問題解決。」(Our problems are man-made, therefore they can be solved by man.)

其實這句,出自以故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3年6月10日所發表的一篇演說"A Strategy of Peace"。那時其實正是冷戰的高峰期,戰雲密佈的時刻,比起如今香港的局勢,更加劍拔弩張;但甘迺迪仍然想通過這篇演說,來提醒大家要為爭取和平而繼續努力。他說有人認為,和平已是不可能,戰爭再無可避免,人類注定要沉淪,但他卻認為大家不應這樣看,並指出問題既然是人締造出來,因此人也應該總有方法解決。

在最艱困的歲月裏 也不要放棄希望

預算案中,曾俊華也引用了一句歌詞:「曾踏遍刺腳的彎路。」

其實這句,出自蘇芮的一首歌《憑着愛》。那是於1989年推出的一首歌,那年後來發生了六四事件,讓無數港人悲痛莫名。之後,這首歌曾在無數六四集會中被港人高唱過,藉此互勉彼此「憑着愛」,去走出那段最幽暗的歲月。

我不知道曾俊華引用這篇演說和這首歌的真正用意,但起碼這些歷史提醒我,在最艱困的歲月,也不要放棄希望;在最對立、最撕裂的日子,也不要放棄以愛來化解仇恨。

曾俊華說:「回顧昔日的路,我相信香港人同樣有能力和智慧應付眼前的問題,我相信我們總有一日能夠打破僵局,我更加相信在雨過天晴之後,我們對和諧、團結的社會,將會更加珍惜。」

多謝曾俊華為香港人說了這一番話。

或許,這些本來都是簡單不過的說話、理所當然的顯淺道理,但在這個荒謬的世代,還有政府高官願意道出,卻讓人覺得是那樣的彌足珍貴。

我不相信這就是香港的宿命

不錯,我不甘、我不忿、我不願意去相信,目前的困境,就是香港的命運,更不相信,這就是香港的終局。

談到一生與「命運」糾纏不休的音樂家,大家一定會想起貝多芬。沒有比起一位天才音樂家,在26歲失聰,聽不到聲音,更加天意弄人。聽過的人,沒有那幾個會不記得,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裏一開始那4個轟然的音符,它們就似象徵着命運的嚴酷,讓人的心靈直往下墜,貝多芬便曾跟他的學生和朋友辛德勒(Anton Schindler)說過:「命運,就是這樣的敲門。」

事實上,在貝多芬寫給朋友的書信中,便曾寫過這樣的經典名句:「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它絕不能使我屈服」,表現出他生命中頑強的一面。

貝多芬在1799年發表了《悲愴奏鳴曲》,1804年發表了《英雄交響曲》,1808年發表了《命運交響曲》,但這些都不是終局。在1824年,貝多芬臨終前3年,他完成了自己最後一首交響曲作品,你估是哪一首?那就是——《快樂頌》。聽過的人,沒有幾個不會被當中的歡樂和喜悅所感染。

我想,這或許就是貝多芬的心路歷程。我也希望,這亦會像是曾俊華所說,香港人的歷程。

在困乏中在氣餒時 不忘仰望星空

今天,香港的政治氣氛或許真的讓人感到窒息和無力,大家也彷彿在漆黑的隧道中,看不到盡頭和半點光明;政治,每天只能像泥漿摔角般不斷糾纏不休,讓人懷憂喪志,但我仍然希望大家能夠記起愛爾蘭大文豪王爾德(Oscar Wilde)的一句說話,在困乏中,在氣餒時,以此撫慰自己:

「縱使我們都活在陰溝裏,但卻仍會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原文載於2016年2月26日《明報》筆陣。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點名批評】官媒的文章提及藝人與「藏獨」摻和在一起導致「犯衆怒」……報道:http://bit.ly/1n0r6GD其他中國新聞:【十三五規劃不列粵港澳合作項目 指港拖後腿 顯示內地基建合作取態有變】...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2月25日

相關字詞﹕旺角暴力衝突 編輯推介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