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簡評無綫J5台普通話新聞配簡體字 (文:法政匯貓@法政匯思) (17:06)

新J5台在黃金時段播放45分鐘普通話新聞,但只提供簡體字字幕,沒有繁體字的選擇,不如數碼廣播的翡翠台或者以前的高清翡翠台,可供繁簡字幕選擇,而新台普通話新聞的配圖也使用了簡體字。坊間一片熱議,對此,無綫兩度作出回應,第二次的回應指:「香港乃是國際城市,新安排既可為各方觀眾提供更多選擇,亦照顧不同觀眾需要。」

無綫對於新安排的解釋,實在有違邏輯,令人難以置信。從前的高清翡翠台本來是繁簡字幕任君選擇,但為什麼現在卻剝奪觀眾選擇繁體字幕的權利?難道想看繁體字的觀眾需要就不再需要照顧?而且,香港有不少外籍人士,母語非中文也非英文,根據無綫的說法,為什麼不開盡百國語言的頻道?以上兩點,均證明無綫的做法與「照顧不同觀眾需要」的說法大相逕庭。最後,倘若無綫真的體察到香港是國際城市,最「國際化」的做法,不是應該加播英文新聞嗎?

基本法第九條及《法定語文條例》第3條規定,中文和英文都是香港的正式/法定語文。法律沒有對中文作出釋義,以過往的實行情況(例如法庭審訊),中文固然包括本地話(即廣東話)及繁體字;而基本法第五條也表明香港特區維持原有的生活方式五十年不變。因此,香港保育和推廣廣東話及繁體字,法律上是理所當然,名正言順。

港府近年大力推廣普教中,甚至推動中小學生認讀簡體字,對於推廣廣東話、保育繁體字,或者提昇英語教育,卻不見得如此熱衷。有調查指出港人英語水平有下降趨勢;學生若連英語都說不好,港府實在難以用「保持香港國際城市地位」這個理由,為它的政策抗辯。

大部份香港人慣用的語言是廣東話,書寫的文字的繁體字,正式的文件和通訊常常也會使用英文。這是香港本土的文化,構成很多香港人最根本身分的一部分。文化固然可以隨著時間改變,但是由一個不具代表性的政府強行改變這個文化,是不尊重港人,「逼人改姓」。而壟斷的媒體更有能力助紂為虐,成為不民主政權控制思想文化的工具。

無綫近年備受批評,尤其是新聞報道。觀眾對無綫的耐性已經愈來愈低,投訴和罷看不斷,現在甚至「del 台」(即刪除J5台)。作為曾經見證無綫黃金時代的香港人,筆者僅奉勸無綫,不要自欺欺人,愚弄港人;大氣電波是公眾資源,透過一個不公平的制度來壟斷公眾資源的無綫,理應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尊重港人的選擇權,也尊重香港文化。

文:法政匯貓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相關字詞﹕文摘 無綫 簡體字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