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參與旺角暴亂的年輕人不能代表香港青年一代(文:屠海鳴) (11:11)

旺角暴亂發生後,香港社會都在反思。香港社會出了什麼問題?香港的年輕一代出了什麼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衆說紛紜。其中,有一種觀點橫空出世,認為旺角暴亂標誌着香港青年已經發生質變,走上了暴力抗拒的道路。筆者對此不敢苟同。旺角暴亂當晚,最高峰時段確有700多人聚集街頭與警察對峙,其中一些人暴力襲警,且多為年輕人,但這些人並非香港青年的主流,不能代表香港青年一代。

客觀地分析,當下的香港青年可分為3類人:一是極少數激進狂熱分子,其背後有各種複雜的政治背景,他們「抗中搞獨」,隨時搞事,唯恐天下不亂;二是一部分青年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一知半解,被激進分離勢力、泛民陣營裹挾,經常參與激進分離勢力打着「本土」招牌的活動,屬於起哄、圍觀的群體;三是大多數青年,他們理想遠大、勤奮上進、理性務實,他們並不熱中於政治爭鬥,安心學業和做事,他們才是香港青年的主流。為什麼這麼做出這樣的判斷?從以下3個角度觀察,香港青年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香港青年崇尚自由 並不崇尚暴力

香港是自由港,特殊的歷史背景造就了多個族群雜處、多元文化並存的現象。香港開埠數百年發展至今,從一個小漁村變成了國際大都市,不斷有移民進入,已經無法說清誰是「本土」、誰是「外來」。在這樣一個社會裏,人們要和諧相處,只有大家崇尚法治、遵守規則才行。因而,香港是一個法治社會,法治是香港人尊崇的核心價值。在法律劃定的「紅線」範圍內享受屬於自己的自由,這是香港人長期形成的共識。一代又一代香港青年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的,他們擁有崇尚自由的個性,但這個「自由」是「有分寸的自由」,這一點香港廣大青年心裏是明白的。儘管發生了「佔中」、港大學生包圍校委會、旺角暴亂等事件,香港青年的這一特性沒有發生根本改變。

有人認為香港青年已經整體走向崇尚暴力之路,這個說法是荒謬的。暴力的本質是專制。一些人之所以採用暴力手段處理問題,是「專制思維」在作祟。他們的思維邏輯是這樣的:我向你表達訴求,你必須接受;你如果不接受,我就要拳腳相向,就要打、砸、搶、燒、鬧。這是什麼邏輯?強盜邏輯!旺角暴亂中的暴徒奉行的就是這種邏輯。從現在警方披露的事實來看,幕後的策劃者、組織者是奉行「極端分離主義」的本土民主前線,核心人物是黃台仰,所謂「為旺角商販爭利益」僅僅是一個連他們自己都認為荒誕的藉口。他們的真實目的是反中央、反特區政府、反特首、反警方,在維護「本土利益」的招牌下搞「港獨」。這種「專制思維」驅使下的暴行,只可以代表黃台仰等極少數人,不能代表香港整體青年。

香港青年熱愛家園 並不認同分裂國家

如黃台仰、黃之鋒之類的極少數年輕人搞事手段很多,吸引眼球的熱點事件接連不斷。這些事件透過媒體傳播、發酵,給人的印象是香港這個地方要翻天了,香港青年似乎都要走上「暴力抗爭」之路了。其實,這是錯覺,極少數人的極端行為淹沒了「沉默的大多數」。凡是對香港社會了解的人都知道,香港大多數青年是理性務實的。

首先,香港青年擁有熱愛家園的樸素情感。愛家鄉是人之常情,香港青年也不例外。從小在香港長大,他們希望香港的居住環境、工作環境、社會環境一天比一天好,希望年輕人有就業崗位、有發展機會、有上升空間,這些是大多數青年的樸素想法。當內地人進入香港旅遊、購物出現一些不文明行為,特別是「水客」穿梭於深圳和香港之間販物贏利,殃及港人的正常生活,他們對此表示不滿,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內地省份之間的人們,也會發生各種各樣類似的摩擦。這些現象可以說明他們熱愛香港,但不能與「抗中拒共」之間畫上等號。

其次,香港青年對「一國兩制」的理解不全面準確,但並不認同分裂國家。由於「千禧教改」的失敗,回歸後成長起來的一代年輕人,對基本法和「一國兩制」一知半解,他們長期接收的信息不全面、不準確、不客觀,大部分年輕人國家觀念、民族觀念淡薄,腦子裏只有「兩制」、沒有「一國」,甚至還有「大英子民」的傲氣,卻沒有「中華民族」的概念,會時不時有一些驚人之語、出格之舉,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認同分裂。由於認知上有盲區,行動上才會盲從,這些現象與極少數人故意搞事、無事生非的行為是有本質區別的。

香港青年富有主見 並不熱中政治爭鬥

香港是國際大都市,迎八面來風,聚五洲財氣。對於回歸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一代來說,他們身處此地,視野開闊,思維活躍。除此之外,他們也是與互聯網一起成長的一代。比起老一代,他們有自己觀察問題的角度、思考問題的路徑、判斷問題的標準,他們更有主見、更有想法,也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但這並不意味着年輕一代就喜歡政治爭鬥。

最近兩年來,香港的一些大學熱點事件不斷,「樹欲靜而風不止」。看來看去,還是某些「政治教授」在背後扮演了「風」的角色。他們利用三尺講台的優勢,向學生傳播自己的「新理念」,牽着學生的鼻子走,使一些學生無心於學業、無心於課堂,充當了他們的「馬前卒」。一些學生參與政治議題,從校園走上街頭,又影響了一批市井街區的青年,相互作用,推波助瀾,「泛政治化」現象傾向日趨嚴重。但不能因此而認定香港青年都喜歡政治爭鬥,主動發聲的人畢竟是少數。在校園裏,大多數學生安心學業;在市井街區,大多數青年勤勉工作,並沒有把政治當成主業,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從旺角暴亂反思出「青年質變」的結論,有失客觀公允。有理由認為,這是一種炒作,也暗藏着下一個風險、下一個陷阱。應當引起人們的警覺。

作者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 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原文載於2016年2月25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草根不滿】聽眾劈頭第一句就係:「好失望!」她認為財爺寧願花2000萬支持港產片都不寬免公屋租金,質疑財爺一味顧住中產不理草根。http://bit.ly/1KM7f9E【王永平讚財爺流露真香港情令人感動 「贏盡港人的心」】...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2月24日

相關字詞﹕旺角暴力衝突 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