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沽注一擲》:人類總要重複同樣的錯誤(文:程思傳) (16:21)

「讓人陷入絕境的,不是他們毫不認知的事,而是那些他們自以為曉得,實際卻不懂的事。」──《沽注一擲》(The Big Short)一開場,套馬克吐溫的話,說明金融市場的弔詭。金融市場的複雜,不是一般人能夠理解。很多時候,謠言滿天,虛虛實實,外人根本難以證實。稍不留意,隨時碰得焦頭爛額──偏偏很多人不信邪,明明消息不靈光,對產品不了解,聽了小道,硬要瞓身投資,期望以小博大。結果,並沒有結果。

《沽注一擲》說金融,但目光離開了對金融市場膜拜的人。2005年,當所有人為着市場瘋狂,幾個人卻從數據裏看出端倪,發現債務擔保債券(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CDO)存在着極大的危機。在很多人瘋狂追捧着金融與房屋市場的年代,天才投資人Burry(Christian Bale);銀行債券交易員Vennett(Ryan Gosling);對沖基金經理Baum(Steve Carell);兩個年輕投資人在退休銀行家Rickert(Brad Pitt)的指導下,不約而同地逆市作出被人質疑的投資。

題材牽涉複雜的投資產品,對不諳投資的觀眾來說,看《沽注一擲》自然有點吃力。為了讓觀眾更能投入其中,理解CDO的組成與運作,在對白與情節以外,3次特意抽離故事的時空,借用相對生活化的比喻簡介當中的概念,證明潛藏的危機早就存在,只是很多人對問題視而不見,又或者根本從不了解。

預見未來的危機時,在滿腹懷疑與驚訝以外,有人開始憂心,也有人視這為重大的機會而興奮──Rickert卻板着面提醒,在你們賺大錢的時候,有很多人因着經濟問題而陷入困局。一言驚醒,在數字與銀碼以外,影響的是一個個人的生命。於是,這場與整個金融制度的對賭,不是談錢與利益,而是談未來。

電影針對整個金融制度的崩壞與扭曲。在這場以國民為籌碼的賭局中,很多機構參與其中,為着不同的利益,隱瞞問題,任由問題發酵,把國民的生活擱在一邊。而且,在經紀的推銷與斡旋中,很多理應不被審批的貸款,通通批准。當問題發生時,機威性的公司裁員倒閉,投資一夜之間蒸發,但這些有份讓事情惡化的人,把國家經濟推去邊緣的人,依然位處高位;經紀們早就賺了一大筆佣金,留下一班債台高築的投資者。曾經讓很多人跌入陷阱的CDO,幾年以後借屍還魂,以另一個形式在重新登陸金融市場。

 《沽注一擲》批評金融制度,但在宏觀地針對制席的同時,勸喻投資者切忌人云亦云,在一知半解的情況下作出投資。在很多人眼中,這些以小博大的賭博──以為稍為了解,看幾份財經報紙,看電視台的交易節目,就算是做了功課,準備落場;但是,數字遊戲的背後,牽涉着整個金融制度的運作,甚至是一場政府協助隱瞞的騙局。於是,問題一來,一發不可收拾。正以為有人從中深切反省,現實是不夠幾年,同類的產品再次出現,很多人又重蹈覆轍。這種的循環,沒完沒了。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哈貝馬斯認為,資本主義正無孔不入地融入人們的思考模式,並有可能使「生命世界」被「系統世界」支配,局限了社會上溝通的功能。是故他提出一些溝通的規則:放下權力和身分,勿以手段為念等,才能使溝通發揮更好的威力。」...

Posted by 明報文摘 on Thursday, February 4, 2016

相關字詞﹕文摘 電影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