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民進黨對港政策已悄悄發生變化 (文:蔡子強) (09:59)

過去20年,我曾探訪過民進黨的中央黨部多次,除了選舉之外,也會與他們就香港和中國問題作交流。

以往對香港問題漠不關心

過去談到香港,我的印象是,他們往往是採取一種愛理不理的態度,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說話,就是他們會以對國際社會的關懷,同樣來關注香港問題。以前年少氣盛,也曾試過反唇相稽,說非洲小國烏干達也是國際社會的一員,所以民進黨無疑會以關懷烏干達的心態,同樣來關注香港云云。

但近年,情况卻起了微妙的變化,民進黨開始較以往更關注香港的情况,亦對香港種種問題表現出興趣和好奇,大家開始也談得較好,一改以往「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尷尬。他們尤其關注,九七以後,大陸如何滲透香港各個領域,並慢慢取得控制,尤其是工商界、專業界、媒體、學術圈等,並詢問香港有哪些學者和專家有作相關的研究。

據悉,去年,他們亦破天荒,邀情當地學者和專家,到民進黨的中央黨部,就香港的情况作專題報告。

借鑑香港經驗 以免重蹈覆轍

例如近月當地議題之一,就是兩岸互相設立辦事處的問題,所以,當地政界近日也開始關注和討論中聯辦這個「幕後玩家」,在香港的角色和運作,例如究竟它是如何伸手,介入工商界、專業界、媒體、學術圈等領域,進行統戰以及各種干預。讓台灣引以為鑑,及早作好準備和防範。當然,要把這個大陸駐台辦事處類比中聯辦是言之過早,但無論如何,中聯辦在香港的劣迹斑斑,確已惹起當地關注。

雖然中共天天口裏喊反台獨、反港獨,但現實上做起上來,卻往往是雙重標準。很多當年支持「民主回歸」的香港民主派人士,因為六四至今仍不能返大陸,但民進黨不單一直反對一國兩制,甚至有過所謂的「台獨黨綱」,北京卻在過去幾年,先後邀請了高雄市長陳菊,以及曾任行政院院長和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謝長廷,這些民進黨黨內重量級人物,訪問大陸,以至訪京。從中可見,中共的所謂原則與堅持,其實都有相當大的彈性。

面對如此一個靈活和具彈性,時刻不忘統戰各方的對手,以及更重要的是,面對中國政經實力和影響與日俱增,已成區域裏龍頭這鐵一般事實,彼此完全分割,以及予對方置之不理,是完全不現實的,只是「鴕鳥政策」。

學識如何跟對方交手,有所作為同時亦有所防範,才是最務實的做法。而恰巧就是在這一方面,香港可供民進黨參考的經驗實在很多,說得好聽的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說得不好聽的是,引以為鑑,避免重蹈覆轍。這些經驗,在民進黨重新上台執政的前夕,顯得格外重要。

為捍衛台港兩地核心價值並肩而戰

在台灣大選後,我有機會與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幕僚再見面作詳談。其間問到,新政府上台後台港關係和對港政策時,讓我有點意想不到的是,他們竟明確的說:

「台港兩地,可以在未來為捍衛彼此共同的核心價值,如民主、自由、司法獨立、公民社會等,以及生活方式,並肩而戰。」

「借鑑香港的經驗,可以幫助台灣更好的落實、保護自己核心價值的方法。」

「雨傘運動和銅鑼灣書店事件,都是我們現時十分關注的香港課題。」

這是過去年20多年來,我聽過民進黨兩岸政策幕僚說,最正面肯定台港關係重要性的話。比起以往一些不着邊際的外交辭令,這段說話無疑直截了當得多。

如果以往香港對於民進黨來說,是無關重要的課題的話,那麼,如今明顯出現了一些改變。在未來,香港政策,或會是民進黨的兩岸政策,當中一個有機的部分,甚至是重要部分。

在陳水扁年代,尤其是後期當他因連串醜聞而陷於弱勢後,為了激發民眾尤其是深綠基本盤對他的支持,阿扁轉而求諸民粹主義。方法之一,是不斷以兩岸關係議題如「一邊一國」等,來挑釁中國大陸,引發對方動氣和反彈,再企圖以此來煽動台灣民眾情緒。

但問題是,這種做法卻得不到國際社會尤其是美國的支持,認為阿扁在兩岸問題上常常惹事生非,是個「製造麻煩的壞孩子」,讓其政府在外交上更加孤立。

那麼蔡英文上台後又會如何呢?

上一篇(1月28日)提過,蔡英文是知識分子性格,不喜歡搞阿扁的那套民粹主義;再者,民進黨在大選上獲得空前大勝,府院同掌,空前強勢,因此亦毋須像阿扁後期般鋌而走險,以挑釁兩岸關係來大做文章,火中取栗。

蔡英文在大選前後,都對兩岸關係表現克制。事實上,在與筆者會面時,有該黨兩岸政策幕僚便以16字來形容:「雙方克制,互不挑釁,互表善意,尋找交集。」

但我相信,民進黨當然也不會如此「順攤」,就此束手就縛。雖然一方面,在口頭上,有關兩岸關係,好話可以盡量的說,但卻並不代表不可以兩條腿走路,在另一方面,「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新政府「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所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以香港問題作為着力點,來質疑北京對一些台港兩地社會共同視為核心價值的寶貴東西,例如前述的民主、自由、司法獨立、公民社會等。

台灣當然不會接受一國兩制,但卻並不代表他們不會以此「借力打力」,質疑北京究竟在口口聲聲說一國兩制時,實際上是會對這些核心價值作出保障還是踐踏,從而突顯兩岸的差距以及鴻溝,也可在兩岸關係上,讓台灣民眾不會覺得執政者太過軟弱。

當台灣拿出的是這些問題,擺事實說道理,而非「兩國論」、「一邊一國」等牽涉到國家主權之論爭時,美國也不能說些什麼,或把台灣視作麻煩製造者。畢竟,要求北京信守承諾、信守一國兩制,這也是美國政府官方的立場。

蔡英文及民進黨對港政策的變化,固然有着前面提及和以外的很多原因,但我特別想談的一環,卻是兩地社運、年輕人、公民社會的互動,但因篇幅關係,留待下期再談。

最後想一提的是,今次國民黨在大選中經歷他們史上最大的潰敗,亦同時宣告北京對台政策的失敗。想不到,北京費盡心思,搞了一次「習馬會」,原本以為是促進兩岸關係和友好的里程碑,但卻勢估不到,會因為一件「周子瑜事件」,而「一鋪輸突」。

北京對台政策看來是要調整了,但若然對台政策真的要調整,而前述又屬實的話,那麼,北京對港政策能夠不調整嗎?

(台灣觀選記系列之三)

作者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原文載於2016年2月4日《明報》筆陣。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不幸中大幸】有民眾報稱看見焦屍從天而降,而專家認為機身破洞情况符合機內爆炸的假設。報道:http://bit.ly/20rAdTc【巨響後煙霧瀰漫 「什麼都看不見」】http://bit.ly/20rAzZO【港機師:未損操控未致...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2月3日

相關字詞﹕台灣 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