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休學優學:休學≠缺課! (文:趙永佳、何美儀) (20:26)

我們的「優學體驗年」,是希望以一年時間,讓高小或初中的孩子們能「優化學習,體驗生命」,鞏固小學所學,並以一連串「體驗式」學習經驗,來裝備他們,以應付未來的「終生學習」需要。

但在香港現在的教育體制中,並沒有法規能很好地處理短期休學以至「在家自學」等體制外的教育模式,我們只能被視為「長期缺課」,並撥歸教育局「缺課組」處理。至今,我們已與缺課組官員有多次書信往來,並面見三次……

我們覺得,官員也只是盡忠職守,按本子辦事,希望做好他們的工作,而且態度誠懇,不是「一味靠嚇」。我們也明白,當局確實有責任要核實所有小朋友是否有接受「教育」(雖然官方的重點是有沒有「上學」),也要弄清楚缺課個案是否有其他問題(如家暴)。因此對現在的安排,覺得雖不理想,但也是可以接受的。

初三輟學率多小學4倍

不過,我們在「申報」「優學年」的過程中,查找了一些有關長期缺課的資料,覺得在現今本港教育制度中,其實長期缺課真的是一個問題,而「優學年」可能也是解決這問題的其中一個方案。

根據官方數字,2013-14學年的總「輟學」(指長期缺課)人數是1,646人。這數字只包括6歲至15歲受「強迫」教育則例所「保障」的同學。綜觀近年輟學人數相當「穩定」,大約每年有1,600多人。輟學個案中,中學生比小學生的數目多很多。2010-11年小一至小六的輟學個案「只有」447人,中一至中三的則達1,410人。小學輟學率是0.13%,但初中則是0.63%!換句話說,香港每一千個初中學生當中,就有超過6個同學長期缺課。必須說明,這數字在國際上並不算嚴重,美國的類似比率接近10%。日本比美國好一點,但中學接近2.5%,小學也有0.39%。不過,教育從來也是「一個也不能少」的事情,這也是「強迫義務」教育制度的本意。每年有千多位中小學生不能或不願意回校上課,究竟是否「嚴重」問題?

其實,就算是在我們身邊,也經常碰到「輟學」的個案。老二的一位好朋友今年16歲,應是讀中五,但他自中一下學期開始,已沒有再上學。他在初小時曾被同學欺凌,轉校後結識了新朋友,情况改善。但學校的功課量和要求都不輕,加上有輕度讀寫障礙,成績雖然一直是中等,但非常吃力。好不容易捱上中學,到了中一下學期開始出現情緒問題,上學時感到非常緊張、焦慮,並有頭痛、作嘔、肚痛。之後一直有嘗試回校復課,但回到學校門口就會頭痛和肚瀉,結果都不能上課。雖然有看心理醫生,但情緒無大改善,後來更有「隱閉」現象,甚至不願意離家。現在他已放棄復課,改以自學形式希望報考英國IGCSE考試。老三的一位朋友也有類似情况,在高小開始感到壓力很大,上學年升上中一便拒絕上學,至今都未能正常回校。

缺課因抗逆力低 學習動機低

眾所皆知,初中是中學內功課壓力比較輕的時候,說升中壓力過大,其實有點不可思議。雖然對長期缺課缺乏系統研究,但我們認為歸根結底,可能是高小階段過分重視測考,並沒有很好地準備同學們升中的需要。所謂功課太深就引致缺課,其實是因為我們未能培養小學生的抗逆能力,和更重要的學習動機。

小學階段應是孩子最快樂的學習時光,但教育制度發展至今時今日,已把壓力從考大學入學試(高中)下降至小學,甚至到初小。香港高小孩子的壓力極大,小三有TSA,小五下學期開始至小六,三次呈分試,小六TSA,Pre-S1,評核一浪接一浪,孩子喘不過氣來,影響所及,就連家長也幾近發瘋。升進中學,已拉至極限的橡皮筋,一下子又要適應新同學、新環境、新科目、新要求。過往多年積壓的情緒,一下子像斷橡皮筋一樣,爆發出來。

我們明白大部分中學對升中適應問題,已是非常重視,在開學前暑假中的升中適應班,差不多已是指定動作。或許問題不是中學的環境比小學更惡劣,而是在這轉折點,令正值青春期的孩子,覺得不再需要把過往的焦慮、緊張、憂心壓下來。換句話說,問題是出自小學時期的壓迫。如果孩子身心健康的話,絕對可以順利過渡到中學。但若孩子的心滿載着焦慮、恐懼、挫敗、或對自己未來絕望的話,初中輟學的路就有迹可尋了。

優學年助孩子適應升中

因此,「優學體驗年」計劃的構思,就正正是回應小學生升中階段的適應困難,或高小同學在校的其他問題。我們和「在家自學」家庭不同,我們並不打算長期「在家自學」,而只是在家長和同學都覺得有需要時,休學一年,其間進行一些不同的學習經歷,之後再復課。在這一年間,我們有「自學」的味道,但我們的目的不是要脫離學校,跳出主流,而是令孩子們更加有能力(心理上、學業上)面對學校和主流教育制度的要求。

回頭看我們老三,很感恩中學校方非常諒解他「優學」的原委與目標,明白我們是希望更好裝備他,應付「升上」中學的挑戰。前幾天教局缺課組安排校方與我們三方面談,新校副校長也提出了很好的方案,讓老三重新適應學校生活,也有機會讓他今年在大型活動的日子,回校「自然地」感受校園氣氛與校園生活。學校社工亦進一步了解老三情况,知道他熱愛運動,也介紹了校方新的體育計劃,建議他來年參加。我們更高興知道,學校也有海外Gap Year的計劃,我們也在計劃是否將來可參與。

我們深信,如果教局集中資源協助真正有需要同學,而每家學校都能通過家校合作,來充分照顧不同學生的個別差異與需耍,長期缺課的問題,雖然未必可以完全防止,但也亦可以更好協助同學重返校園。

文:趙永佳、何美儀

(原文載於2016年1月31日《明報》星期日生活。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綠色凱恩斯經濟政策,可滿足政商界的政府干預大有為迷思外,更可改善城市污染問題,避免穹頂之下無青天,湖海之內無淨魚,朝着可持續社區的方向,邁向循環城市,落實四零方案(零耗糧、零耗水、零耗能、零排廢)的自給生活,為未來理想城市踏出堅實的一步。...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1月30日

相關字詞﹕文摘 教育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