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創新法門】一堂值得推廣的Selfie攝影課 (文:周文慶) (19:09)

朋友從德國返來,約在以一本書命名的咖啡館吃飯。有兩個問題想問他,一是去德國搞乜,二是點解離開面書(這當然是明知故問,但還是值得一問,因為他很靚仔)。

他是一名專業的演員,如果這個名詞有些少輕率的話,我會稱呼他為一位表演藝術家。他的確係藝術家,在各方面,甚至出乎意料地比我還要更理想主義、更藝術家。

他說他贏了個攝影比賽,獎品是到德國交流一個月,學德文。我從來不知道他還會攝影?我聽了他說之後,就決定把它寫出來,因為很值得推廣,指的是它的藝術教育模式。

那是香港歌德學院舉辦的Book Selfie攝影比賽。參賽者只需要到圖書館,搵一本書,拍一張與身體有關的Selfie。他給我看三名得獎者(包括他)的作品。令我驚訝──這不就是傳說中的藝術嗎?

我想了解他如何獲得這個主意。他說,他在圖書館裡閒逛、翻書,尋找與等待著某本書或某個靈感進入他的視線。然後就找到了這本有關德國藝術的書,封面是一張倒轉的肖像,色彩鮮豔的野獸派風格、有點原始、有點瘋狂。於是他把書立在地上,在書的後方,他讓自己的腳慢慢地伸向天花板,就像他是從畫中的軀體長出的延伸部分──咔嚓──作品完成,散發著超現實主義的氣質。

一個好的藝術教育模式,就應該是這樣的。它培養興趣、鼓勵創意與自由、重視思維、獎勵創新、重視樂趣、肯定自我、欣賞個人情感、並引導學生突破框架。於是,它能吸納廣大的人群參與比賽(創作),刺激創意的火花碰撞,且能令一些攝影的「外人」(例如我的朋友)得獎。

遠非像香港的藝術教育,整個學習過程要求學生花大量時間在技術層面的訓練,目的在於窒息興趣、消磨意志與折磨自信,在微時。教育局與校方共同設立死硬的「標準」,以預設標準答案的考試來評估學生的「創意思維」,硬把學生的藝術創意、資質才華與潛力荒謬地分優劣等級──你1星、他3星、而我不及格。延伸出去社會,我們看見在本地機構舉辦的建築、設計與藝術比賽,一名新人或「門外漢」要得獎是近乎是不可能的。它們有一個公開的潛規則,就是要求「得獎者」(或是得獎公司)必須是該領域的(通常是知名的)專業人才。如此缺乏公正、公平、與開放思維的保守原則,也就是為什麼本地年輕創意人總是對這方面的比賽心灰意冷、興趣減減的原因。

無知的人在說什麼創新需要「標準與平台」。但正正是他們的官方「標準」在根本處窒息了人們的創新、熱情與勇氣;也就是他們創造的威權「平台」,排斥了其他創新的可能性,謀殺了創新生態的多樣性,使「創新」變成官僚的紙上談兵、與填寫計劃書的遊戲。合謀把「創新」全權操控在官方「標準與平台」的手上。

美麗的仙人掌打斷我們,她說餐廳限時,要我們點了菜再說──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倘若香港和台灣還繼續依賴大陸的所謂龐大市場,最終大中華文化沒落而失了光輝。還想走出去?妄想。」http://goo.gl/U1X6ht內地高校生如何看中央反貪? (文:果蕾、蘇超、李昊)http://goo.gl/qkmdti「特...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2016年1月22日

相關字詞﹕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