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特首走數」 寶貴一課 (文:呂大樂) (10:07)

究竟梁振英在退休保障問題上有沒有兌現他的選舉承諾,這最好交給他的支持者去好好思考,我自問不是他的「粉絲」,所以真的沒有一字一句的讀過他的政綱,對他的具體施政的主張,恐怕很難說得百分百精準。現在他的解釋是關注點應為退休保障,而非全民退保,這說起來又真的頗有說服力——這樣的說法給他留下很大的彈性與迴轉空間,沒有必要將自己困於某個框框之內。事實上,整件事情及相關的討論發展至今天的狀况,或者也就只好怪責部分社會服務及福利界別的人士自作多情,以個人主觀意願投射到他人身上;現在埋怨人家未有做到他們期望中的事情,是自討沒趣。要算帳的話,只好留待下屆特首選舉再說。

社福界表錯情 勞工界自作多情

我當然明白,以上所講會令很多社福界的人士感不是味道:一是他們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會對於自己在上次選舉過程中曾經表達的態度、言論,深感遺憾;二是如今「貨不對辦」(當然,如上面所講,可能是單方面表錯情多於有人存心欺騙),卻差不多是完全無可奈何。候選人表示關注民生議題,但這並不等於是他將會持社福界的看法來處理相關的問題。自己將主觀意願加諸於別人身上,解讀錯誤,說得難聽一點是咎由自取。與其由朝到晚想着有無可能「追數」,倒不如好好總結經驗,早日結束這段沒有結果的「單戀」。

不過,表錯情的,又豈止限於社福界呢!建制內的勞工界亦一樣自作多情(至少現在於標準工時、全民退保、強積金的對冲等問題上,作為一種對外的姿態要表現得憤怒或一臉無奈,顯得自己已盡最大努力,而只是得不到期望中的成果而已)。作為勞工界的代表,他們不能不有所表示;但作為建制的一分子,又不能真的有很大的動作,向特區政府、資方開火。他們或者真的曾經期望梁振英政府能夠在一些草根階層的議題上交出一點成績,作為他們在競選期間成功討價還價的例子。不過,現在的情况是議題的確有過討論,可是內容與方向卻明顯存在落差。這是兌現了選舉承諾?還是過橋抽板?這最好還是留待建制勞工界好好想一下。

事到如今,一切已成過去,再談當時這個那個,也無補於事。至於誰是誰非,更是各有說法,各自有其道理。我感興趣的問題是,那到了下屆特首選舉之時,大家將會怎樣處理選舉承諾的問題呢?如果社福界認為今次有受騙之嫌,那麼下次選舉的過程中又有何打算?如果勞工界認為現屆政府有「走數」之嫌,那麼他們在下屆選舉時,又會有何對策呢?

折射選舉文化代議程序問題

表面看來,社福界、勞工界的不滿只是小事一宗——有人單戀或表錯情,最好私下解決,免得麻煩他人。而近期更值得關注的社會事件,遠比這些小事轟動得多,那又何須為此大寫文章呢?論轟動性,當然這是小事情;但若論深遠影響,則我們不要低估這些小事的重要性。今次相關的拗撬所呈現出來的,是我們的選舉文化和功能界別代議程序所存在的問題。關於選舉文化,其實我們——由一般市民到功能界別代表——對選舉政綱沒有太多深入研究。候選人訪貧問苦,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但這並不等於說他打算代表基層利益說話。而在政綱中提出要將民生大事放上社會、政治議程,其實可能只表示他願意討論這個題目,而不是等於會按有關界別的期望來處理問題。說得直接一點,似乎大部分人都沒有細讀政綱的內容,同時也未有深究候選人(如果成功當選)通過哪些方法、可以怎樣實踐相關的施政項目。政治人物擺姿態的做法乃政治生活中的正常狀態和平常的事情,不能怪他。要怪的,就應該怪責那些有份投票的人士——為什麼就算是相當空泛的承諾,亦會看待為相當實在的施政方針?

至於功能界別的代議程序,問題就更為明顯了。作為利益界別的代表,他們的角色不單止在於事後監察,而且還應該包括將界別的利益、關注項目擺入候選人的政綱。他們通過什麼程序而可以完成這項任務呢?過去不太講究,今後則不得不多想這個問題。這不單止是關於特首如何向功能界別交代的事情,而且也關乎該界別的選委與整個行頭的成員的關係問題。選委如何收集意見、反映想法、整理為具體的施政訴求等等,這些問題經過最近的經驗之後,全部成為了重要的議題。究竟功能界別應該如何操作,不再是隨便說說的事情;在埋怨別人「走數」之前,必須將自己的「訂單」寫得一清二楚,並且要求對方確認哪些方面已達成協議,否則日後出現貨不對辦,亦難以「追數」。今次關於「走數」的爭議,給部分功能界別上了寶貴的一課。

特首選舉 再無含糊其辭的空間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回社福界、勞工界「追數」,可以推動功能界別(在它消失之前)代議政治出現一些轉變。正如我在前面一直強調,究竟這次爭議中誰是誰非,大家可以暫且不談,但對於日後特首選舉,功能界別便再無「彬彬有禮」的空間。假如梁振英先生爭取連任,他必須認真「交數」(交代過去幾年兌現了哪些承諾),而其他參選人亦一定要將施政理念轉化為可操作的、具備時間表的政策建議,並且詳細交代。含糊其辭的選舉過程,應該(如果選委們都認真起來)一去不返了。

作者是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研究講座教授

(原文載於2016年1月22日《明報》觀點版。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消息透露】案件去年11月曝光,涉及一名疑為黑社會毒品拆家兼警方線人的男子,與3名警員就一宗毒品案的討論,過程及對話內容被人偷拍,並上載到YouTube。短片+報道:http://bit.ly/20hSCy6【打鼓嶺周一料0℃ 濕凍醞釀...

明報即時新聞貼上了 2016年1月21日

相關字詞﹕施政報告 文摘 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