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禮物的意義】Crying in the party——我的女兒 (文:Mayi) (15:03)

說這個Party的故事之前,我想先開宗明義交代一點背景:我的女兒在兩歲之前一段不知多長的時間,都是「撞聾」的,即是弱聽。

醫生說成因應該是她中耳積水,後來演變成膿。到她入幼兒園時,上課才幾天老師便告訴我:「你女兒語言發現遲緩」。我當時還發脾氣罵老師說得太過分,可是到我發現她每次看我說話都是看我嘴巴、她背對我時完全不會反應我的呼喚、她看電視常常行到很前很前、到最後發展至聽那些點讀筆要較到最大聲放在耳邊才聽到,我就知道她的問題不僅是語言發展遲緩,而是聽覺出了問題。後來她在兩歲四個月的時候,全身麻醉開刀動手術,開了兩邊的耳膜、又割走了鼻咽後的一塊肉,希望能挽救聽力。醫生說手術是成功的,但她的耳朵內部始終被膿浸了很久,所以就算康復,也可能只有其他小孩的八成聽力——其實八成,我已經很滿足,手術前她弱的一隻耳只有兩成聽力。

現在我的女兒三歲零兩個月了。她還不能像其他同齡孩子說:「爸爸,你真真真係整濕咗我背囊喇!」這樣複雜的話,她現在能說的話是這樣的:「你好霸王!」「我唔要!」而她的聽力開發得比其他孩子遲,所以她對說話的理解其實也沒有其他同齡孩子掌握得好。有些詞彙、說話的意思,她還不懂。如果我以語言教師身分(的確這也是我另一個身分)去看我女兒的話,是的,其實她的語言發展依然遲緩,不過幸好她每天都改善中。

今晚我帶子女到朋友家作客開Party,發生了一件小事,令我有很深的反省。在場的都是我中一已認識的好朋友,還有她們的伴侶。全部都是好人,都待我很好,都是我最好最可靠的朋友。到交換禮物的環節,大人交換禮物後,有一對好朋友她們很好,預備了禮物給在座的所有小孩子,包括我的子女。我的兒子收了禮物,很高興,會說謝謝;所有小朋友收到禮物,都很高興,都會說謝謝,這才是人與人之間基本的社交表現,對不對?

可是,到我女兒。她首先是極不滿意,黑面,因為她的禮物太大了,我朋友找不到花紙,就以雜誌紙包起;她黑面之後,除了別過頭去不收禮物,還轉身向後面的姐姐埋手,一直指著那份禮物,意思是:「我想要姐姐的禮物!」但她沒有這樣說出口。然後我的朋友也真的有點不高興,她說:「我是特意預備給你的,你不要,你放棄,就算了,沒有禮物。」我也覺得很抱歉,但我又不能代替女兒收禮物,這樣好像很貪心而且更不尊重我的朋友。當時我的想法是:我向女兒解釋一下其實那個雜誌紙包裹的也是禮物吧,她明白了就會親手收,說謝謝,回復到正常的社交表現。此時女兒似乎意識到自己沒有禮物(其實是她不收,因為她不知道那是禮物),就哭。

我安慰了她一會,她收聲了,不過她還是不明白她其實是有禮物的。所以她就打另一個一歲小朋友的玩具的主意,開始時只是玩,後來更加「我嘅!我嘅!」打算搶,動手打那個一歲小朋友。我在旁邊,所以她動手時碰到那個小孩的一刻,我立即拉起我女兒的手然後很大力的打了一下。她即刻大哭,我就拉她到一個房間,她繼續哭,我不停為她抹淚,我坐在地上和她視線一樣水平的對她說:「你不可以搶別人的玩具,你不可以動手。你是有玩具的!」她繼續哭,豆大的淚一滴一滴滴下來,好像她的言語不夠表達她的情感,只有眼淚可以。

那時我在那個房間裏,看著她的淚,我代入了她:她所認知的「禮物」都是有花紙包裝,又或許是沒有包裝一看就知道是禮物的禮物。有點像我的瑞典朋友,我介紹他吃龜苓膏時,他耍手擰頭,我說了很多次:「很好味!又有益!食得架!」他都不肯吃。因為他的認知裏這碗「黑色啫喱」不是工業原料就是老鼠藥,不可能入口的,他認知裏根本沒有「龜苓膏」這個概念。所以女兒看見其他小朋友都有有花紙的禮物,而她收到的是雜誌紙包裹的不知是什麼東西的時候,她說認知的並不是「禮物」,而是「unknown」。就算我和姐姐都說「這是禮物」,可是這盒雜誌紙的東西又跟她理解的「禮物」概念和形象有出入,她便選擇不相信——情況就像我的瑞典朋友,他最後都沒有食龜苓膏。然後我女兒拒絕、而且覺得自己沒有禮物所以就開始發脾氣、搶他人的禮物據為己有之類。這是我所理解的因果。

可是我也不覺得我的朋友有做錯什麼。她的反應是真實的。即是我預備一份禮物給你,而你貿然黑面拒絕,我也會因為你無規矩、失禮而不高興,這是十分十分正常。在那房間裏,我得出一個結論是:其實我女兒和朋友都沒錯,但前者有她的認知限制、後者被拒絕禮物而不高興的反應也是人之常情。那我應該怎樣去讓雙方理解呢?一個三歲和一個三十歲的朋友之間,如何和解呢?

我不敢把我想到的和我朋友說,如果我說:「我女兒沒錯,因為她對眼前這『禮物』的signifier和signified並不吻合……」那其實對方可能只聽到頭五個字然後已在心裏得出一個結論:「你縱容她,難怪她不會規矩。」所以我選擇了一個最符合社交表現的方法:著我女兒道歉,因為她拒絕禮物的確是失禮了;然後再表明心迹:「我想收禮物。」這樣。女兒淚痕都未乾,一邊聽我的指示,一邊向我的朋友道歉,也在我半推半就地收下禮物。我叫她:「打開!打開你便知道這真的是禮物!」她有點疑惑,還是開了,開到三分一,見到是她極愛的泥膠玩具,她破涕為笑,說:「我想玩!」我叫她再說謝謝,她說了,我也再三向我的朋友說對不起。我的朋友說:「不用道歉,不過她真的需要教。」

是的。她真的需要教,不過在此之前更需要的是我的反省和學習。我其實不應該逼她。做父母是過程,不能一步到位,也沒有一本天書去教我們「叮!」一聲就懂得怎樣做父母;而不同的孩子也有他/她的限制和界限,有些事情他/她不理解,就是不理解,我今晚的做法也只是令她權宜地作出了應該做的社交反應,而禮物的所指、對方的心意、禮儀……一切一切,我還有很多很多很多要教她。女兒,如果可以,我多希望送我的語言和駕馭文字的能力給你作聖誕禮物,這樣你就不再遲緩、活在誤解之中了。

再一次謝謝我的好朋友為我的子女預備了禮物,謝謝!祝大家聖誕快樂~

原文載於作者網誌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