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電影啟示未來】電影《十年》 未解碼的香港出路(文:李卓舲) (16:36)

「想像」,是後雨傘的熱門文化語言。 亞洲電影節獨立電影《十年》也是承接這路線,在近期的香港電影業殺出一條血路;不單場場爆滿,更加場完再加場。

《十年》的想像

很多影評已介紹過其內容,我不打算在此詳細重覆。電影內的五部短片《浮瓜》、《冬蟬》、《方言》、《自焚者》及《本地蛋》,對十年後、2025年的香港發揮想像,尤其是中港矛盾下,中共以陰謀和操控引入國安法、廣東話被邊緣化、港獨者自焚抗爭、少年軍被利用作政治批鬥、全城生活被監控;又或者是日益嚴重的文化危機,如後資本主義的城市規劃令文化和回憶消失、殲滅本地農業、文化經濟全面赤化、扼殺言論自由等,逼真得尤如George Orwell的名著《1984》活生生再現。即使有人覺得想像太誇張,但無人敢說無可能;換轉在十年前,今日香港的情況,難道不是一樣「誇張」得難以想像?

不過,《十年》最重要的貢獻不在其想像,因為想像可以有無窮的可能;更不在其「藝術」價值,尤其它的拍攝和說故事技巧,仍略嫌幼嫩;最重要的,是它提出的警號和出路。片末以公元前800年一位以色列先知阿摩司的話作總結:「時勢真惡。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接著出現四字:「為時已晚」,然後「已」字慢慢淡去,轉為「未」字,意思就是:未來,仍在於我們今日的選擇!

電影就在「為時未晚」中無聲落幕。觀眾仍記着那些膽戰心驚的「恐嚇」、感受着歷史的傷口在隱隱作痛,又或者停在「為時未晚」帶來的安慰中,很少人會深究先知阿摩司的話──為什麼在「時勢真惡」的時候,還奢望「尋求善」?如何求?到時有無能力尋求?是否如「大愛同盟」?還是要像「和平與愛的左膠」?這是全套電影的總結,導演兼總負責人伍嘉良將這句話放在這裡,就是有待觀眾去解的碼,作為選擇的基石。

尋求存活的密碼

先交代一點背景:阿摩司生於公元前八世紀的以色列,當時權貴窮奢極侈、干犯律法、多行不義,而在道德上更荒誕不經、是非顛倒,整個社會已到了無法分辨善惡對錯的地步;像電影中有一幕,書店老闆表示對敗壞和逼迫已經習慣,廖啟智飾演的蛋舖老闆立時激動說(大概意思):「不能習慣!我們就是習慣了幾十年才變成這樣!」不是嗎?喝鉛水可以習慣、吃抗生素超標食物可以習慣、幼稚園開始接受地獄式軍訓可以習慣、CCTVB的白痴節目可以習慣、政府的傾斜政策可以習慣、官商勾結可以習慣……人太習慣惡事,就會失去辨別力「求善」了;更糟的是,當時以色列誤以為強盛就是祝福,像林建岳轟港人如「食齋唔食肉」、「瘦就要勒緊褲頭」的價值觀一樣。

今日的香港與阿摩司時代並無分別。

阿摩司被上帝揀選作為先知(以色列的先知不是預言家,而是上帝的代言人),他要傳遞的信息,一方面是要以色列悔改,免得被上帝審判;另一方面就是顯明上帝看公義比祭祀更重要,他嚴斥以色列中的權貴,指出其虛有其表的宗教活動、弱肉強食的商業經濟、以致貪贓枉法的官僚制度,都絕非治國之道。國家若要存活下去,領袖必須伸張正義、維護公平;尤其過去以色列曾經在埃及為奴隸,全賴上帝的拯救,他們才得以自由,但轉頭他們卻忘得一乾二淨,反欺凌弱者,更是罪上加罪。所以,連馬丁路德金也以《阿摩司書》五章24節為他的座右銘,為黑人爭取權益,實行公民抗命。

你如何選擇?

電影那句:「時勢真惡。你們要求善,不要求惡,就必存活。」就是出自聖經《阿摩司書》,這不單講給香港人聽,也可以講給當權者聽。其實這節經文還有下半句:「這樣,耶和華萬軍之上帝,必照你們所說的,與你們同在。」(阿摩司書五章14節)

當日子越來越難捱,當身邊的惡人越來越多時,選擇妥協同流,又或者以惡報惡著實容易;相反,「尋求善」是要以「善」作為自己的價值取向,是要付代價的,如電影中的「求善者」,在被蛋打中後,仍堅持以善報惡:「我都好想打他,但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和他們又有什麼分別?」說着更將紙巾遞向用蛋打他的阿伯。若不是有上帝,「求善者」付這樣的代價實在太儍!先知阿摩司的話,就是要讓人在黑暗無光的日子,知道我們絕不是孤單無助的,因為上帝仍然超越一切權勢,仍然秉行公義,仍然與人同在!所以,人才可以勇敢地擇善固執、去行公義、好憐憫,並有更新的盼望去面對歷史。

十年太久,只爭朝夕。

今天,你信什麼?選擇什麼?

Facebook 專頁:Channing: C房創作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時間唔等人】長毛笑說:點緊人數重攻擊我。報道+短片:http://bit.ly/1O51bDX【短片】李卓人長毛收捐款投訴不成立 王國興斥委員會放生涉犯法議員 http://bit.ly/1YfWiD5#明報 #明報即時新聞 #...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Wednesday, December 16, 2015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