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區選啟示錄:民調為何不等於選票(文:蔡子強) (19:40)

區選後在這個系列作了連串的數據分析,今天想轉一轉,想寫寫兩個我覺得重要和深具啟示的問題。

政改和傘運民調與實際開票的落差

先說第一點。

投票日之前,沒有幾多人(包括我自己)對泛民的選情會感到樂觀,原因是,無論雨傘運動或政改方案,泛民在這兩個重大政治議題上的立場和取態,民調顯示都只得約四成民意支持,並非過半數的主流,因此大家都推測,泛民極有可能因這兩大議題,而流失中間選票,哪怕只要是幾個百分點,就足以讓泛民在單議席單票制下的區議會選舉中,受重大挫敗。

但結果,投票率大幅上升至破紀錄的47%,多了很多人出來投票,但埋單計數,反而是泛民較建制派更受惠,更多支持泛民的票湧了出來(見上星期二本系列的統計和分析)!為何「投票結果」與「前述民調結果」背道而馳呢?

尤其是,過去幾年,泛民的地區工作不會比建制派做得更好,以往泛民往往只能靠政治議題催谷選票,如今連這些政治議題也不順勢,不為社會主流所歡迎,泛民選票理應流失,但事實結果卻相反,那麼究竟如何可以解讀這個弔詭的現象?

一個最簡便的解釋,當然是梁振英太不得人心,於是催谷了大量「抗議票」(protest votes)出來,以懲罰建制派來出氣。當然,我相信這確是部分事實,但再想深一層,還有其他更值得深思的層面。

當初前述有關四成民意的想法,忽略了一個重要層面,這是一個很多年前我已經提過,但到今天卻反而忘記了的層面。

民意分佈重要 但當中喜惡的「程度」同樣重要

那就是,民調當然可以反映某一政治、政策立場的民心向背,但卻不一定能顯示到民眾對這些立場喜惡的「程度」(extent或intensity)。那就是支持雨傘運動和否決政改的民意,固然只有四成,但這四成人可能對此「肉緊」得「咬牙切齒」;反之,相反一方,另外的五六成民意,卻可能是無可無不可,例如,政改通過固然可喜,但若然不通過,卻也無甚所謂。於是,「黃絲」這一方,遇上可以通過手上一票來作政治表態的場合,便踴躍出來投票;但相反,「藍絲」那一方,卻未必在政治上真的如此「積極」(motivated)。因此,今次「黃絲」的票都傾巢而出;但相反,「藍絲」的票卻不是如此。

亦因如此,梁振英的「vote them out」,以及中聯辦張曉明的「票債票償」,亦因此無功而還。

戰線太長 中聯辦首尾難顧

再說第二點。

今屆區選最突出的一個現象,就是受到中聯辦和建制派集結重兵,重點圍剿的泛民大將,尤其是「超級議席」出戰人選,例如馮檢基、何俊仁、陳家洛,都被成功拉下馬,此外,本來民主黨聲稱要光復,爭取過半數議席的葵青區議會,在對手傾力圍剿下,卻反而被拿掉4個現任議席,可見當中聯辦要集結重兵,重點圍剿某個選區時,區會議席真的可以手到拿來。

從這個角度看,泛民似乎真的很「灰」,要是中聯辦和建制派調動和集中火力,強攻一個選區,泛民似乎真的難攖其鋒,守也守不住。

但如果細看今屆選情,情况又必未真的盡然。

因為,當中聯辦調動和集中火力去某些區攻堅的話,不是沒有後遺症,它的兵力和資源,始終不是無窮無盡,當戰線延伸得太長時,有時卻難免會出現首尾難顧、顧此失彼的情况,致使自己「後防空虛」,容易被對手「突擊」「入波」,就像今屆般,泛民小將及多位「傘兵」紛紛突襲成功,令不少建制派候選人中箭下馬。事實證明,中聯辦還未有足夠的兵力和資源,可以十拿九穩地妥為照顧全線那二三百個議席。

建制派也沒有「safe seat」

而鍾樹根和葛珮帆的落馬,就最具象徵性,原本沒有人會懷疑這兩位建制派大將連任的勝算,但不料卻外強中乾,甚至一觸即倒。尤其是鍾樹根,他的對手徐子見是無黨無派、無人無物的「政治素人」,更甚的是,他是不欲看到已經「六連霸」的鍾樹根自動當選,因此才在提名期截止前一晚才決定參選,完全是倉卒上陣,但卻推翻了我們所有人的區選傳統智慧,爆出一個超級大冷門當選。

因此,今屆區選之後,最大的教訓是:不單是泛民沒有所謂「safe seat」,就連建制派也一樣沒有「safe seat」。

所以,到了下屆區選,若然遇到挑戰者,建制派候選人也難以安寢,不知道會否步鍾、葛兩人的後塵,因此每位候選人最穩陣的做法,就是「攬緊」自己的兵力和資源,不會輕易向其他選區借兵,甚至不惜為此與中聯辦「講數」。

試想想,下屆區選,如果在泛民正式參選名單以外,還有一路奇兵可作突襲,就像今屆的「傘兵」一樣,虛則實之,實則虛之,虛虛實實,那麼中聯辦和建制派將大為頭痛,不得不有所顧慮,有所保留,生怕重蹈覆轍,不敢把兵力全都拿去攻堅,而需要把部分兵力留守後方,部署也會被打亂。

事實上,上星期五,任建峰在《蘋果日報》便撰寫了〈拉長戰線 建制派就非牢不可破〉一文,當中便表達過類似觀點,亦提過相關事例作說明。

最後,不得不提的是,如果泛民因為今次區選小勝,暫時擊退「vote them out」、「票債票償」的狙擊,因而鬆一口氣,那就未免高興得太早。選舉往往存在鐘擺效應,尤其是今次區選建制派小敗,將會讓他們及中聯辦,危機感增加,以及振振有詞,爭取更多的資源,投入明年的立法會選戰。所以,泛民明年將會面對一個更多資源、更傾力反撲的對手。

(2015區選系列之八)

原文載於《明報》觀點版(2015年12月3日),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K-Pop之外的韓國】「今次示威約有13萬人參加。是甚麼引發這麼多人上街?原因主要有兩個,除了反對政府提出有利商界的勞工改革外,韓國政府最新推出的國教政策,也觸發了民眾的怒火。」全文:http://bit.ly/1Q2hWWw是時候...

Posted by 明報文摘 on Thursday, December 3, 2015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