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命運弄人】GONE TOO SOON:《Amy》(文:Innie Ccy) (02:30)

我的少女時代,過得並不開心。在一間有名的港島中學就讀,功課一直不太跟得上,有幾個很好的朋友,但總有些愁緒,不知道怎樣表達排遣,彷彿跟大部分同學都格格不入。當年的銅鑼灣HMV尚在皇室堡,放學後如果沒事幹(通常都沒有),又不想馬上回家,我都喜歡在那裏流連,表面上是聽聽歌消磨時間,現在回想,其實我更希望找到一首歌、一把聲音,可以唱出我的鬱悶。

年輕人大都喜歡節拍強勁的音樂、憤世嫉俗的歌詞,因為投入在這個氛圍裏,可以暫時麻醉憂傷,也可吶喊出心中難以名狀的憤怒。但是麻醉和吶喊過後,誰來給躁動不安的心一個溫柔擁抱?

那天如常漫無目的地闖進HMV的Jazz試聽室,隨便抓起一個耳筒戴上,按下播放鍵。

Won’t you tell him please to put on some speed

Follow my lead, oh, how I need

Someone to watch over me

溫婉的歌聲在耳邊輕柔迴盪,一種酥軟綿綿的感覺,又似是突然被了解的感動,令我呆在當場。低頭看看那張唱片,是一張精選集,歌手名字:Ella Fitzgerald。原來,這就是爵士樂。

此後,很多赫赫有名的爵士樂手和歌手,都曾經帶給我相同的觸動:Nat King Cole、Frank Sinatra、Dinah Washington、Louis Armstrong、Chet Baker、Duke Ellington……還有,當年只得20歲的Amy Winehouse。

是的,Amy Winehouse,那個總是盤着大髮髻、畫上誇張粗黑眼線、滿身刺青、被媒體封為「毒后」的英國女歌手。紀錄片《AMY》沒有企圖為Amy Winehouse濫藥、吸毒、酗酒的行為開脫,相反,電影將時間倒流至Amy未紅時,帶觀眾看看這女孩的本性。小時候的Amy,已是率性敏感,酷愛自由。她很有音樂天份,不喜歡受管束,只愛隨心唱她的歌,喜怒哀樂都形於色。Amy的父母早已離異,父親很少理會Amy,她表面上嘻嘻哈哈毫不在乎,旁觀的親朋好友卻深知她的脆弱,明白她其實很渴望得到父親關愛。每當Amy覺得難過,她便會寄情音樂,靠寫歌唱歌來抒發愁緒,可惜多愁善感、任性又脆弱的Amy實在沒有多大能力駕馭悲傷與挫折,10多歲開始已習慣倚賴暴食、酗酒和吸食大麻等方法麻醉痛苦。她的傷感結局,似乎早有預兆。

《AMY》呈現的Amy Winehouse憑藉才華與運氣步步攀上事業高峰,但她的本性一直沒有改變,她依然是那個渴望被愛的任性女孩,一顆玻璃心一戳即碎,一點點傷害也能教她整個世界土崩瓦解。音樂是唯一能拯救Amy免於自毁的靈藥,她其實並不需要我們欣賞,是我們不肯放過她的歌聲。

如果我們知道身邊有一個少女正在毒海沉淪,我們或者會選擇譴責幾句,繼而避之則吉,熱心的會想出手襄助,希望她遠離毒品,重過新生。但是如果那少女是公眾人物,我們對她的道德要求便會提得很高,同情心卻會大大降低。我們會忙着八卦她何時出醜人前,批判她不知自愛,卻很少會有人停下來細想緣由,關心她何以表面風光,仍選擇借毒消愁。Amy Winehouse在猝死前最後那段日子,頻頻酒醉失場,傳媒樂於拍下她的醜態,在節目裏大肆嘲諷取笑,今天觀眾才知道原來Amy當時正面臨失婚打擊,傷心到連唱歌的意欲都失去了,但父親和經理人卻以合約早已簽訂為由,強迫Amy巡迴演唱。Amy為了反抗,不惜故意於演出前喝得酩酊大醉,堅拒被人擺佈。一個名人理應比大部分人更容易得到她需要的協助,但偏偏正因為她是名人,她失去了普通人被理解、被憐憫的權利,而傳媒理應運用其影響力引導觀眾認真反思 “What happened to Amy?” 的時候,選擇了帶領群眾一起不求甚解,落井下石。

誠如Amy的摯友憶述,Amy一直以來需要的其實只是有個人告訴她:我明白妳的痛苦。我不容許妳繼續放縱下去,但是無論妳站起來的路如何難走,我都會在妳身邊。Amy相信她找到了,其前夫Blake的確很明白她,他能夠理解Amy過往濫交縱慾,是源於從小缺乏關愛,所以她不懂愛惜自己,不懂如何建立一段健康的關係。他理解,因為他的經歷幾乎一模一樣,二人就像兩個同病相憐的小孩,誰也拯救不了誰,只能抱着一起沉淪。命運弄人,遇到一個最了解自己的人,那個人卻沒有能力牽着你手走出陰霾,還教你萬劫不復。這是Amy最大的不幸。

片中最令我動容的一段,是Amy和Tony Bennett的交會和合唱。Amy首奪格林美獎那年,透過直播從其偶像Tony Bennett手上獲得殊榮,賽果宣布那刻,鏡頭特寫Amy猶如小女孩般興奮雀躍的表情,仰慕之情溢於言表。那個表情,穿透一切浮誇打扮和言行,把Amy還原最初熱愛音樂、別無所求的純真模樣,現在回看,份外教人心碎。後來Tony Bennett邀請Amy為他的唱片合唱一曲,Amy一見偶像便緊張羞澀,巨星立即變回小粉絲般侷促不安,到錄音時更因不滿意自己的表現差點想放棄,幸好Tony Bennett很了解她的心事,不僅懂得怎樣安慰她,還輕描淡寫地提起他跟故友、Amy偶像Dinah Washington的軼事,讓她不知不覺放鬆過來。這中間的情緒變化,Amy從拘謹到忘我的歌聲,鏡頭都一一拍下了,亦因為看到這些變化,我們才更加驚歎:Amy Winehouse,真的唱得很好、很好。

才27歲,她的歌聲已如此成熟。如果Amy還活着,那是蒼生的福氣,卻是對她的詛咒。未知Amy在天上是否已找到那個可以看顧她的人,Tony Bennett被問到假如Amy尚在人間,會對她說甚麼。他說:“Slow down. You’re too important. Life teaches you how to live it, if you live long enough.”(慢慢來,妳太重要了。生命自會啟導妳如何活下去,但妳要活得夠長久。)

可惜Amy,實在gone too soon。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原文載於作者網誌

 

【好正啊!】快啲撳入去睇片,聽埋首鋼琴曲啦:http://bit.ly/1N70fTB【人生更勝戲? 電影中差點做總統 諧星莫拉萊斯高票當選危地馬拉總統】http://goo.gl/fC1GVl【揚州教師向學生發「微信紅包」 出席率...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Wednesday, October 28, 2015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