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區選前哨】選舉中的板塊概論 (文:鄭立) (10:29)

去年10月香港新時代開始,很多不屬於泛民也不屬於建制的新手,開始嘗試參加香港的區議會選舉,然則,相對於已有很久選舉經驗的各政黨,這些新手幾乎是一無所知的。

他們很容易用二分法去看投票者。什麼是二分法?就是將投票者歸類為兩大陣營,我方陣營與敵方陣營,我方陣營的支持者理應無條件的支持我方的一切,否則,他就是敵方陣營。而敵方陣營的投票者,則看似是不可動搖的。

「敵我二分」看投票者是錯誤

這個「敵我二分」的觀看角度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投票者本身的基礎單位是「板塊」。

什麼叫作「板塊」?其實人群與人群之間,是由一個個感情圈子組成。比方說,同一所學校的同學、同一個家族的親戚、同行。當然你同時會是幾個圈子的成員,但某些圈子你會感到認同,某些圈子你會感到疏離。你所認同的圈子,就會塑造你的主要價值觀。

比方說,你很喜歡畫漫畫,那麼,其他有志畫漫畫的朋友,就會因為大家頻繁的交流意見與生活感受,而成就出一個圈子。在這個圈子裏,積極者會形成一種主流意見,其他人因為不想被圈子排擠,慢慢的大家的主張都會被主流同化。當一個圈子最能夠影響你的意見時,該圈子,就是你的「板塊」。

只要是社交圈,就會形成大大小小的板塊,它可以是主婦的聊天團體,也可以是一群同行的工人,可以是用同一個網站的網民。可能你會說,一個人可以既是主婦,也是網民,那怎決定她的板塊呢?那很簡單,當不同圈子的意見有衝突時,當事人就會面臨感情親疏的取捨,取捨會增加他對一個板塊的認同,並將他拉到該板塊裏。

那些只要是某陣營就一定支持的「鐵票」,本身也是一種板塊。會因為商業利益而投票支持誰的,也是板塊。會因為政綱而支持的知識分子,也是板塊。會因為蛇齋餅糉而決定投誰一票的,也是板塊。

所以你可以觀察到,其實每個板塊最大的不同,在於決定了他支持不同陣營的動機不一樣,有些人是為了錢,有些人是為了安全感,有些人是為了小便宜。

認清選民板塊 擬定選舉策略

選舉者做的一切部署,其實拉攏的對象,都是板塊。每個板塊會有不同的策略。成功的話就會把板塊拉進自己的陣營,把自己拉來板塊的票數,大於對手的板塊的總票數,你就會得到勝利。

每個板塊的票數不同,拉攏成本也不同,而且有些板塊之間互相的利益是衝突的,故此從政本身就是要先規劃自己要做些什麼、投入些什麼、拉攏哪些板塊,並放棄那些自己不擅長或動搖不了的板塊。例如,對手的鐵票,或者討厭你的人,這些板塊你說什麼都是徒勞無功的。所以可以節省花在他們身上的資源。

所謂拉票,就是跟板塊建立一種對方認可的同盟關係。這種同盟關係,可緊密亦可鬆散,有些板塊不太穩定,例如長者,他們可以因為短期對某人的好感,就整個票都投給另一人,因為對他們來說,個人的感情認同就是最高的正義。是敵是我,只是在於投票時該板塊於各陣營的關係。

比較理性的陣營,例如知識分子,會比較傾向綱領、利害關係、理念。比較感性的陣營,則往往傾向印象、個人關係、希望與恐懼。前者需要更多的解釋和信用,後者需要更多的接觸與活動。

因此,準確的去認清,自己的選民中,有多少個板塊存在,他們投票的基礎是什麼,投入多少成本可以試圖贏取他們,而他們有多少人會投票,根據此去擬定選舉的策略。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原文載於2015年10月17日明報觀點版)

【力撐】袁國勇:醫生不是「志在少少錢」,而是尊嚴問題。詳情:http://bit.ly/1MOl2v4【醫生靜坐】盧寵茂支持醫生爭取加薪 周三靜坐已考慮不影響病人http://bit.ly/1MP9kk1【公院醫生擬靜坐爭取薪酬掛...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2015年10月19日

相關字詞﹕文摘 區選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