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圖看世界】熊貓唔易做 話你知熊貓難成孕原因 佳佳如人類110歲膺最長壽圈養熊貓 (17:47)

海洋公園10月1日宣布大熊貓「盈盈」懷上身孕,不料上周確定胎死腹中,一場歡喜一場空,牽動無數港人情緒,亦令人關注這種國寶級「活化石」的生存狀况。

大熊貓是食肉目熊科哺乳動物,估計有逾2400萬年歷史,至大約300萬年前進化成為兼食竹類的雜食獸,主要棲息於中國四川盆地周邊山區。截至去年,野生大熊貓估計有約1864頭,較10年前上升16.8%,不過仍屬瀕危物種。現今存活的野生大熊貓絕大部分棲息於中國四川省、陝西省和甘肅省,當中近75%生活在四川省。大熊貓的足跡曾遍佈中國南部及中部,以及越南、緬甸等地,不過由於社會的迅速發展,大熊貓的地盤只剩下四川盤地周圍的崇山峻嶺。由於大熊貓的主要食物是竹,研究顯示,大熊貓仍保持肉食動物的腸胃特徵,不適合消化植物,令牠們陷入進化困境,增加絕種風險。

中國保育圈養大熊貓數十年,取得長足發展,近年亦發展「熊貓外交」軟實力。不過面對人類發展步步進逼,大熊貓的野外山區棲地愈退愈高,加上其繁殖不易,「國寶」存亡前景未容樂觀。

大熊貓數量雖較十年前增加,但其實圈養大熊貓在繁殖下一代困難重重,有專家指出,人工圈養的大熊貓因養尊處優、活動量大減的關係,令牠們的性能力也下降。另外,雌性大熊貓的發情期通常在每年的3至5月,每年只發情一次,一次只有2、3天,所以不易成孕。在交配現場,也會有未成年的大熊貓及交配力弱的大熊貓在旁邊「觀摩學習」,希望增加成孕機會。

大熊貓即使成功懷孕及誕下胎兒,但因為新生兒在出生時發育相當不成熟,發育程度只相等於人類懷孕4個月的胎兒。此外,大熊貓母親的初乳含對幼崽非常關鍵的免疫因子,所以,如果新生兒無法進食母乳,由人工撫育的新生兒幾乎都是以夭折收場。而全球最老的圈養大熊貓就是生活在海洋公園的「佳佳」,牠現年37歲,相等於人類110歲高齡,成為「熊貓瑞」。

熊貓外交

中國由1940年代開始,把熊貓當成國禮送給外國,1982年之後才停止。此後,中國以與各國合作繁殖大為熊貓為由,把大熊貓租借至不同國家,通常為期10年,接收國會向中國支付1000萬美元。時至今日,共有逾50隻大熊貓「旅居」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比利時、日本、香港、台灣等。

名稱來源

大熊貓據指原稱「貓熊」,不過,有指在1940年代一次展覽中,其學名分以中英由左至右寫在標示牌上,但該時的中文閱讀習慣是由右至左,因此參觀者都將「貓熊」讀成「熊貓」,最後約定俗成稱為「熊貓」。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有圖:超恐怖慎入】警方搜獲大熊貓皮一張、大熊貓肉9.75公斤、腿骨2根、頭骨2塊、熊貓膽1個............詳情:http://bit.ly/1Fwpi0s【馬路風雲:寶馬房車響按嚇着真馬 遭「報復」踢凹車身】...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2015年9月24日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熊貓 動物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