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文摘

親子自殺案──遺憾以外,更需行動(文:夏水) (15:55)

十日內兩宗親子自殺案,三個無辜小孩因父母決定陪葬。若再算上早前的初中生及教育文憑學生,這個九月,冤魂處處。然而當慘案歷歷在目,港人日常,依舊冷漠。

如果,敍利亞男童Aylan的相片,觸動了我們的憐憫神經,教我們開始關注難民們的苦況,那麼,近在自己門前這數條大小人命,又讓我們醒覺了解些甚麼?

恐怕是沒有,除了隔岸觀火的刻毒。

網友留言最真心,幾乎一面倒地,只批判那做人父親母親狠心,「根本自私」、「你死你事」、「狠毒廢柴」,有些利害計算,何其精準:「最好死晒全家,讓番間凶宅出來排特快!」

父母不應將子女視為個人財產,壟斷其生死,這我懂。但我孤疑,不是說公民醒覺了嗎?為何我們只懂得向弱者抽刀,對有能力改變狀況的政府卻如此仁慈,不過問,不批判,不要求跟進?

比方說,當產後抑鬱慘案已非首例,政府除了一個跨部門的「兒童身心全面發展服務」(對,是以兒童為本位的)外,就只懂將產後抑鬱服務交由社區團體跟進,連男士侍產假也無法通過;當社署坦言現時隱蔽式家庭缺乏支援和主動求助,署方無法跟進時,又是否有加強有效宣傳,或者主動出擊,幫助有需要的家庭?當政府多年來容許大量新移民來港定居,又嘗試過甚麼方法,讓他們真正融入社會,建立鄰里關係,當有事發生時就算無法守望相助,至少也懂得找人叫救命?

市民何故尋死?戀愛以外,情緒多半來自免不了的生活迫人,社區資源何在?公屋人龍漫長,鉛水恐慌處處,只餘下區選前的蛇齋餅粽;教育改革了甚麼?只餘下分數較勁,功課呈分試壓力龐大,就算有幸畢業卻迅即失業,那一身學債又如何償還?

這麼多次了,教育局長也好,勞福局局長也好,一句句遺憾難過可惜,一次次事後跟進慰問帛金,有沒有為預防慘劇帶來過好消息?許多次虐兒、家殺、自殺案後而提出的建議,到底如何落實、是否有效,我們沒有答案,而政府卻擅於以數字偽術遮掩。人命與GDP,GDP與國家任務,早早優次已定。

“Compassion is an unstable emotion. It needs to be translated into action, or it withers” 蘇珊·桑塔如是說,如果有人願意做實事,切實推行各種民生政策,平衡社會資源分配和運用,向市民而非向中央問責,那麼這一條條人命與痛苦,才沒有被白白浪費消費掉。

同樣,平凡如你我,只要是個人,有同理心和慈悲心,就別再只為飛機大炮導彈而致敬感動,而向近在眼前的市民鄰里伸出援手,唇亡齒寒,別讓慘劇報道只淪為報道,別教香港只剩銅臭味而沒有絲毫同情心。

(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教師之苦】看來小編真的跟社會脫節了,原來現在學校有這麼有求必應,還有文具清單?!當年有寒冷天氣警告也不能穿黑、灰、深藍色以外的外套回校呢...,詳情:http://bit.ly/1Kjq1Oy【教科書價格續升 拼音版中文教科書較貴】...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Tuesday, September 15, 2015

相關字詞﹕文摘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