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港聞

【即時文摘】回應梁振英《適度有為》 鍾國斌:有形之手堪憂 (21:15)

《有形之手堪憂》 文:​自由黨主席兼立法會議員鍾國斌

特首梁振英日前在多份報章發表數千字長文,高調回應本人對他「適度有為」政策的評論,並強調「對事不對人」和感謝本人意見。欣見特首非常重視本人的論點,也足見特首亦明白到社會上其實有不少聲音贊同維持自由市場。

香港奉行多年的「積極不干預」政策是一直賴以成功的基石,政府不應直接插手商業運作和企業決策,但却有責任建立良好的營商環境,並非無所作為。「積極不干預」與「適度有為」,其實並不對立,政府的「有為」應該是為社會、工商、企業提供良好、穩定、公平的營商環境,而不是全面操控市場。

特首文中重申在競選政綱上說明︰「香港是全球最自由的經濟體。政府應該適度有為,尊重市場機制為前提,更積極發揮市場推動者和引導者的作用,促進經濟發展。」但正如本人之前所說,政府行政人員從來不稔熟商業運作模式,若然事事插手,只會弄巧反拙,甚至造成好心做壞事,政府能夠有認識地去介入商業發展的成功實例不多。

而且,文中提出前財政司郭伯偉對「積極不干預」政策所作出的詮釋,似乎混淆了郭伯偉只是倡導「自由放任」的「不干預」政策,而另一位前財政司夏鼎基才是提出「積極不干預」政策概念的始創者。夏鼎基在1980年向香港工業總會發表的演說中,闡述了何謂「積極不干預」政策,並且特別強調「積極」二字的含意。當時他是以『積極』來形容『不干預』,亦即「當政府遇到要求作出干預的建議時,不會純粹因為其性質而慣性認為建議不正確。相反,政府會因應當前和將來可能會出現的形勢,權衡輕重,仔細考慮支持和反對採取干預行動的理據,然後政府才作出積極的決定,研判利害所在。」

換言之,香港一直以來行之有效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並非等同美國芝加哥學派的經濟學大師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所提倡的「自由放任資本主義」,而是在有條件和經權衡輕重之後,根據實際情況而盡量不會作出干預的施政理念。

特首在文中開首便指出自由黨在去年施政報告諮詢時,本人向政府提出協助港商在緬甸設立「香港工業園」的建議,比他主張的「適度有為」更加有為。但若細心一想,這個說法並非正確,因為政府向工商界提供協助,只可以說是「支持」而非「干預」或「參與」。業界發現機遇,要求政府協助,性質上絕對不是要政府隨意伸出「有形之手」調控市場。

況且,若特首仔細審視整件事,便可知道自由黨在要求政府協助港商到緬甸投資一事上,其實只是要求特區政府與當地政府商議保障港商投資的協定,而並非由政府直接撥款投資。其後,越南爆發反華示威衝擊華資企業,當地和香港沒有類似協議,港商求助無門,正好說明我們要求政府協助港商向外地爭取投資保障協議確是十分重要,這是民間團體或商界沒辦法做到,只有政府與政府之間直接對口才能做到,也是政府應該做的事情。如果一個政府連塑造有利營商環境也做不好,便是這個政府的失責。

另外,特首錯把「干預」說成是「有為」,正如特首在文中將推行「限奶令」和「雙辣招」,也一併歸納為他上任後的「有為」政策實例。驟看之下,兩件事情是十分重要的社會問題,但是方法就甚堪商榷,說到底,「限奶令」和「雙辣招」不只是頭痛醫頭,治標不治本的頭痛藥,而且更屬於副作用無窮的一類,藥力散去便會頭痛變頭暈,衍生其他問題。

大家也可以看到,「限奶令」推行後,簡接催使水貨客用螞蟻搬家的方式帶奶粉過關,令北區「迫爆」,惹來當區市民不滿,繼而發生一些本土派及反水客人士示威,激化中港矛盾,施行「限奶令」結果演變成更大的社會問題。當時自由黨曾向政府提出一系列建議,理順供應鏈,若然政府願意聽取,不但可以讓香港市民有正常的奶粉供應,也不會影響到香港自由經濟的良好聲譽。政府將限制貿易說成是唯一保障奶粉供應的方法,實際上是嚴重影響市場的舉措。

至於樓市方面,「雙辣招」實施後,這些年來樓價仍然拾級而上,市場消化辣招後,樓價乾升得更甚,市民仍然上車無望,望樓輕嘆。自由黨一直不支持「辣招」。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些辣招不但未能遏抑樓價上升,而且更加會降低二手市場的供應量,最終繼續推高樓價屢破新高。

其實歸根究柢,要令樓價回落,增加樓宇供應、穩定供求才是不二法門,但現時香港建築工人短缺,不止導致各大基建工程延誤超支,亦令各類房屋包括居屋及公屋延遲落成。如果特首真的從市民和社會利益出發,要「適度有為」,何不起碼為公營房屋建造工程輸入所需的建築工人,以加快建屋進度,回應廣大市民的需求?

另一個例子是政府以避免過度競爭為由不發牌予香港電視,多方面資料也顯示香港電視無論於顧問報告或通訊辦方面都已經過關,行政會議中也有多位成員贊成發牌,只是政府籠統說考慮過「一籃子因素」而否決,結果造成今天繼續一台獨大,市民少了選擇機會,電視廣播業一潭死水的局面。

提到發展醫療產業,特首強調︰「應以全港利業為目標,不應因為界別利益而犧牲香港人的利益。」如果是這樣的話,政府好應該即時改革醫委會聘用海外醫生的制度,開放讓在海外讀醫的港人回港執業做醫生,以解決目前醫生人手嚴重不足的問題,造福香港市民。

雖然特首也提出要主動支持新興產業,包括高增值航運服務、解決爭議服務、創意產業、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和現代化農業等。當然,若果以上產業得到扶助發展一定是好事,然而,特首上任三年來,上述新興產業均未見具體或可行的措施落實,社會及業界也未感受到實際的效益。凡此種種,正是市民、工商界感受不到現界政府就推行經濟、產業政策上有實質成效。

總括而言,特首這次積極回應本人對維持香港自由營商環境的意見,態度友善,文末更表明「希望各界人士能就香港的經濟發展問題,繼續提點特區政府」。本人希望特首在討論和聽取大眾意見的同時,也能口惠而實至,盡快提出有實效的推動經濟發展措施,也紓解民生問題,締造社會和諧、修補裂痕,而非只拘泥於施政上的意識形態,令市民重拾對政府的施政信心,「適度有為」的效果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文章只代表作者意見,並非《明報》立場)

掌握最新消息,請Like「明報即時新聞」fb專頁!http://www.facebook.com/mingpaoinews

【特首之言】「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應該深入認識國家和香港在抗日中承受的苦難,認真總結抗日戰爭這段歷史」報道:http://bit.ly/1K0YWFT【港大開學禮 馮敬恩質疑梁振英干預港大:無理由看着港大死】...

Posted by 明報即時新聞 on Wednesday, August 26, 2015

相關字詞﹕編輯推介

上 / 下一篇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