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經濟

【森森blog】給傳媒失意人的一點鼓勵 (11:03)

2015年是本港傳媒業旳一個轉淚點,用「雙城記」的名句,「這是最好的時候,這是最壞的時候」。

下半年一開始,兩本由黎智英創辦的暢銷雜誌,「忽然一周」宣告下月要結業,「壹周刊」要裁員一半。另外兩份曾經叱咤一時的老報紙,「新報」宣布結業,「成報」卻仍冀望清盤人高枱貴手,掙扎求存。

相同的是,這四家傳媒機構都蝕錢,兩份報紙虧損經年,兩份雜誌的營運情況卻是近年急轉直下,東主心知互聯網行業的摧毁性,主動調整人力資源,再盤算怎樣再東山再起。

屈指一算,這四家公司涉及失業的員工超過300人,按職業訓練局屬下大眾傳播業訓練委員會發表「2012年大眾傳播業人力調查報告」的數據顯示,佔本港傳媒業從業員的10,657人(2012年數據)大約3%。

若再加上亞視新聞部的200人,即今年有可能受影響的傳媒人大約5%,這可算是血流成河,特別是這批員工又以資深的居多,因為這四家傳媒機構的歷史至少有20年,最多的則是76年。

森森曾經失業一年,故執筆時感受特別深刻,心知道傳媒工作者見識較一般行業多,卻也是「周身刀,無張利」,加上傳媒工作環境一般較其他行業有更大自由度,轉行需要一定的心理質素調整。

若要留在現時的傳媒業,則差不多等於要重頭開始,適應能力可能要更大,因為目前請人的多是網上媒體,對工作的節奏和效率要求特別高,越資深的同事可能感到越吃力(卻也不一定討好)。

自由工作者(freelancer)也是一個選擇。職訓局數據顯示,自由工作者約佔傳媒從業員12%,但森森估計實際數字可能更多,因為傳媒機構會用較廉宜的手法,如兼職,外判等去節省成本。

和DSE會考生一樣,森森希望你們知道「小小苦楚等於激勵」,休息過後,一樣能「藉著毅力恃我志氣」找到另一份「前程錦繡」的工作。

森森

 

【變相減持】這邊廂漢能抗議證監勒令停牌,那邊廂,李河君提早放一批原定明年到期、市值2.7億元的漢能認股權。http://goo.gl/NMby8z【關注政經 明報財經 mpfinance】#明報 #明報即時新聞 #明報財經

Posted by 明報財經 mpfinance on Tuesday, July 21, 2015

上 / 下一篇新聞